参加工作20多年,他一直扎根基层,埋头科研。一副“弥勒佛”般的招牌笑容、浑圆壮实的身板,给人以踏实的感觉。作为型号用固体推进剂研制领域的“老兵”,他却不断书写着技术创新的新传,不断创立着新功。他就是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2所主任设计师李忠友。
对于李忠友来说,印象最深的某过于一场凤凰涅槃的硬仗。2014年年初,四院一型号攻关擂起战鼓。李忠友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担任推进剂攻关小组组长。攻关进度十万火急,他却没有急于“灭火”,而是带领攻关团队从基础研究入手,对推进剂技术进行了抽丝剥茧的再认识。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的,必须在大量的试验、丰富的数据和严密的论证支撑下,力争把技术吃深吃透。”李忠友说。从春节开始,李忠友就启动了“试验区——科研区”两点一线的生活。6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埋头于各种试验、数据、文献和报告中。终于,他们发明了高能效配方设计方法,成功解决了型号技术问题,显著提升了型号性能和可靠性。
2017年,在一个全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李忠友一切从零开始,像刚入职的新员工一样从头开始学起。他买来多本专业书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系统地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抓住一切机会与该领域专家交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把握和规划了该产品的专业发展方向。
科研生产中产生的废弃推进剂如何处理,成为行业内的“烫手山芋”。“作为推进剂配方设计专业研究所,我们是源头,报废处理没人比我们更专业,咱们自己干。”李忠友立志突破这个技术难题,率先开展报废固体推进剂销毁及再利用技术研究工作。
当时国内尚未开展过相关研究,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李忠友一头扎进图书馆,从浩如烟海的外文资料中查找有关资料,逐篇翻译,消化吸收,并优化方案进行探索试验。没有设备,李忠友就带领课题组利用报废设备加装各种仪器,改造成一个试验装置。在这一台简陋的设备上,他们验证了方案原理的可行性,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试验数据。
李忠友大胆创新、另辟蹊径,绕开国内外主流处理方法,开发出相对“温和”的降感回收技术,实现了推进剂中主要成分及壳体的回收,过程零排放,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爱琢磨、善钻研的性格,让李忠友不仅在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有所建树,同时在化工机械自动化设计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先后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张弦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