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崔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211厂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副主任、高级技师
获奖感言:有幸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我深深地感到,不是我干得多好,而是我所处的新一代火箭总装总测平台,给了我机会和舞台。我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新一代运载火箭带出新一代航天人,使年轻的团队尽快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总装总测团队。
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第一人”,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天津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副主任崔蕴在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型号的研制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火星探测、月球探测、空间站建设等重点工程实施立下了汗马功劳。
崔蕴出生于军人家庭,对航天事业和军工行业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政治素质高,用生命履行承诺,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火箭总装测试工作中,号称“拼命三郎”。
我国首枚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发射前,助推器出现泄漏。然而,进助推器抢险就意味着和死神较量。为了保住国家资产,崔蕴主动冲进助推器完成排除故障工作,保住了火箭,自己却重度昏迷,被送进医院抢救。崔蕴最终逃脱死神魔掌,但75%的肺部已经被毒气腐蚀,留下健康隐患。
2014年起,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均进入关键研制阶段。面对新的挑战,崔蕴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工作中,继续用生命制造火箭。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至2019年,由于工作需要,崔蕴每年在家中休息时间均不超过10天。在长征七号合练箭总装的最关键阶段,崔蕴不顾虚弱身体,连续17个小时在总装测试现场第一线指挥和把关。为了确保长征七号合练箭的海运安全,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亲自坐镇押船,经过7个昼夜,圆满完成产品运输任务。
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每次发射前的倒计时,崔蕴作为抢险队队长,犹如“定海神针”,一直坚持到发射前最后一刻,最后一个撤离。
崔蕴从事火箭总装测试工作近40年,经验丰富,技术精湛。针对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新技术达到90%以上的特点,崔蕴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创造性地应用先进技术,推行零缺陷和标准化管理模式,成功攻克型号研制中的一个个“拦路虎”。崔蕴牵头研发的总装自动滚转设备,巧妙地破解了技能工人无法在大直径箭体里灵活操作的难题,提高生产效率50%以上,并为后续更大直径运载火箭研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崔蕴对所从事的火箭研制工作有较强的洞察力和预见性。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第一次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合练时,助推器在被吊装向芯级箭体靠拢捆绑时发生偏离。
关键时刻,崔蕴提前安排制作的几个海绵包裹派上用场,成功解决了突发问题。在繁重的型号总装测试工作之余,依托“崔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崔蕴组织制作总装技能应知应会多媒体教材,常年坚持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将个人高超的技艺转化为航天事业的集体财富。崔蕴带领的青年团队先后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1人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人成为全国技术能手,3人成为高级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