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青年科技人才、热控事业部系统工程师王跃正式入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
王跃于2009年8月加入508所,从事高轨面阵遥感器光机总体设计与精密热控设计工作。
高分四号相机研制初期,他遇到了一个不小的设计难题。为了分时获取不同谱段的光谱信息,卫星相机中需设计一种高精度、高稳定性分光器装置。通过论证,团队认为设计一种构造简单、高刚度、高可靠性的大尺寸滤光片切换机构是保障相机在轨清晰成像的前提,但在大尺寸滤光片的应用需求中,机构安装难度与动平衡调整难度较大,且除了承受发射时的各种颠簸和作用力之外,滤光轮机构还要能够经受住高低温、高真空、微重力和强辐射等空间恶劣环境的考验。
为解决这一难题,王跃和团队查阅了几十种材料属性,设计了数十种结构方案,不断优化运动机构设计,开创性地采用了大尺寸薄壁轻型轴承周圈支撑轮盘构型,突破了大径厚比、高轻量化周圈支撑结构构型技术,实现了大型滤光轮装置的快速、高可靠、高稳定在轨运行。“2015年12月,高分四号相机成功入轨,开启了我国高轨高分辨率成像新篇章。那一刻,我觉得一切付出和辛劳都是值得的,每一份点滴努力在人生中都不白费。”王跃至今对那段岁月印象深刻。
如果说型号的历练是系统的提升,那么预研的磨砺则是专业深度的厚积。
某型号预研阶段,在设计时发现制冷机振动响应过大。面对时间节点要求,王跃临危受命,马上率领团队进行紧急关键技术攻关,对于设计方案进行不断优化,经过一次次仿真分析,最终设计出了新的加固方式,满足了设计需求。
随后,他们又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空间相机的集成建模分析与试验验证方法并进行了验证,为后续相机结构的优化改进及微振动抑制措施等提供了参考。
国际形势波谲云诡,科技自立自强日益迫切,空间态势感知的国家战略需求日益迫切,急需高性能低温红外载荷在轨运行。508所迅速开展低温光学技术研究,王跃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他充分调研,编制了低温光学技术专业发展规划,成立了低温光学技术团队,迅速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多项低温热控系统设计、低温光机镜头支撑设计难题,推动了所低温光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根据低温光学技术发展需要,他探索结构热控一体化设计、加工、成型方案,推动大功率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技术自主研发、高精度控温型环路热管、低温热管等技术的研发应用。
从职场小白到项目技术副负责人,再到型号副主任设计师以及项目技术负责人,这13年间,王跃始终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从“十一五”预研项目到高分四号相机,再到后来的更大口径的相机,在结构热控一体化设计、光机支撑结构设计、复杂高精度运动机构设计、减隔振设计、高精度动力学仿真等方面作出了诸多贡献。
自身努力加上508所的着力培养让王跃厚积薄发。工作期间,他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文章1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篇。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从不同层面花大力气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新时代的青年搭建了一个宽广的平台。只要不懈努力、尽情施展,我们将有更好的平台展示自我。”王跃说。(李莉 刘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