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的技术攻关中,杨光文面临着太多的“第一次”。在不可能中找到可能性,是他在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
2005年,杨光文进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数传所,开始参与星载数字解调技术研究。他喜欢“折腾”新东西,这意味着要靠自己一点点摸索。
在早期的技术攻关中,最让杨光文头痛的是缺乏资料。他经常跑到北京,从图书馆搬回一大堆的资料“埋头啃”。当时还没有高铁,他每次都要在绿皮火车上摇摇晃晃十几个小时。相比于火车的慢,杨光文觉得写代码的时间过得特别快。他最喜欢在电脑上敲下一串串代码,看着自己的想法在屏幕上一个个呈现。一写起来,经常忘记吃饭时间。经过一年多不间断的验证优化,他终于突破了关键技术。
杨光文最难忘的是参与北斗三号卫星研制任务时团队立下的目标:“千难万难,只有一个目标,把事干成”。为了完美呈现自己设计的单机产品,杨光文和团队一头扎进厂房里,晚上加班晚了就靠垫子加睡袋睡在厂房地板上。终于如期交付单机产品的那一天,下班路上充满欢声笑语,杨光文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2018年5月,杨光文所研制的星载数字解调器单机随着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升空,凭借着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强的信号捕获能力,保障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通信,为人类航天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提供了保障。直到现在,杨光文每次望月都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那上面倾注了他多年的感情和心血。
今年是杨光文进入西安分院的第17个年头,这17年,他见证了我国星载数字解调技术从无到有的过程。目前,他们正向着星载数字解调器更高码速率迈进。
创新之路虽难,但杨光文想站在技术最前沿,把难关一个个攻破。(刘雪杰 王希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