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技术保障实施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用探索浩瀚宇宙的智慧、10余个月的技术保障实施,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立下“万万无一失”军令状
2021年1月5日,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自上而下交到一院手中:作为航天科技集团冬奥专项工程抓总单位,全力以赴确保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圆满完成。
“最初接到任务,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如山。责任重大,因为它是促进世界和平、传递文明友谊的平台,能振奋民族精神,展现华夏文明和大国实力;压力如山,因为此类任务在一院尚属首次。”集团公司冬奥专项工程总指挥李刚说。
“开闭幕式历来都是奥运会‘重头戏’,此项任务包含开闭幕式全部11项核心关键任务,难度空前。”集团公司冬奥专项工程总设计师王缜说。
接到任务第一时间,一院成立冬奥专项工程团队,两位“一把手”担任“双组长”,火箭发射平台研制单位专家担任“两总”,确保团队及时适应、迅速响应导演创意。此外,由于部分资金尚未到位,一院自筹经费、先保进度……
空前的压力,从未涉及的领域,海量难题扑面而来,但在祖国和人民的信任面前,团队立下“万万无一失”的“军令状”,迎难而上。
燃起米秒不差的“精神圣火”
开幕式上,《义勇军进行曲》肃然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世界人民面前冉冉升起……为了保证升旗仪式的可靠性,一院升旗装置保障负责人杨卫杰带队计算了两个多月,验证可靠性千余次,终于换来完美呈现。
2万余平方米的舞台下,是重约5000吨、近6层楼高钢结构焊成的钢铁骨骼,地面舞台保障负责人赵劲彪说:“如此规模的钢结构舞台要足够稳定,需要一组横梁像手臂一样在侧面‘扶’住。但‘鸟巢’建筑结构特殊,不允许搭建横梁。于是,我们就向地下扎根。”那段时间,他们常常要顶着骄阳炙烤焊接,一焊就是几个小时,臂膀抵着表面五六十摄氏度的钢结构,烫出水泡也浑然不觉,硬是将这座世界最大舞台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面积143平方米、重3.2吨的五环,厚度仅350毫米,呈现方式难度创历史之最。赵劲彪说,“面积巨大、结构超薄的五环,吊点稍有偏差就会弯曲变形,轻微的碰撞也易导致表面灯珠受损。”
于是,团队将冗余措施精确到最小,任何一个灯珠熄灭都有备份零秒切换;整个五环有任何闪失,藏于地下的备份五环都能准时升起。
如今使命完成,赵劲彪很想拍拍潜心备战却不曾露面的备份五环说一句:兄弟,咱的使命完成了,台前幕后一样光荣。
钢铁森林中筑起“安全长城”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鸟巢”体育场,身穿航天蓝工服的航天人早已开始忙碌。有着30多年工作经验的马国祥带队负责安全保障,24小时“三班倒”,确保进度和安全措施齐头并进,日均步数曾一度达3万步,用最严格的措施直面最严苛的“考核”。
在“鸟巢”年度安全大检查中,专项工程扎实的防高空坠落方案受到称赞:“航天人就是不一样!”
听到这句话,马国祥仿佛看到了那九天九夜的忙碌:临近春节,安全网安装迫在眉睫,10余名安全员主动推迟休假,赶在腊月二十九完成任务。白色的安全网垂着整齐的弧度,像绵延在钢铁森林中的“安全长城”。
在北京市大型工程防爆检查中,千余名武警牵着数百条防暴犬化身“考官”,在2万余平方米的现场进行地毯式检查。守在现场的安全保障人员心情很矛盾:既希望能顺利通过,证明日常工作足够扎实;又希望能查出疏漏,以此查漏补缺。最终,一份合格的成绩单成为安全保障人员心中最重的褒奖。
惟有成功可匹配这番盛情
炎炎夏日,室外温度动辄飙至四五十摄氏度,监控系统室内却必须保持10摄氏度左右的恒温。该系统可靠性要求高、工程管理复杂,成为软件保障难度之最。
团队成员蒋天一每天在岗调试保障近20个小时,由于冷热环境频繁切换,他患上重感冒。一天早晨7点,现场遇到一个难题,同事犹豫再三拨出前一晚加班到凌晨3点的蒋天一的电话。“我到门口了,马上进园。”蒋天一鼻音浓重的声音从话筒中传来。
凛凛冬夜,寒风在无遮无挡的“鸟巢”外肆虐,监控系统的一个画面出现卡滞,是不是室外交换机和线缆的问题?疑问一经锁定,团队成员魏江涛和王兆谨背上工具包,头也不回地走进寒风里。在手电筒颤抖的光线下,连夜完成备份产品更换。
筹备盛会迎接四海宾朋,一院倾力服务盛会,大声告诉世界:你看,这是今日的中国!(张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