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6天的艰苦奋战,7月底,航天科技集团九院825厂核电事业部水电组合板项目团队8名队员提前完成位于“中国核城”的水电组合板安装任务,载誉归来。此次,公司自主研发的水电组合板项目在第二代核化工生产线建设中的成功应用,为该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国产化替代奠定了基础。
水电组合板项目团队执行任务的矿区位于嘉峪关大漠深处,是我国核工业文化的摇篮,也是“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的重要传承地、践行地和发扬地,被誉为“中国核城”。水电组合板项目团队主要负责水电组合板安装工作。水电组合板是整条生产线的核心部位,相当于生产线的总开关,共需安装24套、144块板。用户要求8月初必须完成任务,安装质量和安装进度要求十分严格。
困难重重真考验
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团队面临的第一道关卡。当地的沙尘暴像猛兽一样在大漠上肆虐,由于到处都是工地,沙尘暴带动周围的碎石子形成飞沙走石,打在人脸上无比疼痛,短短几十秒,飞扬的黄沙像面粉一样吹得身上到处都是,队员们还是头一次见识这种魔鬼般的恶劣条件。更糟糕的是,工作现场甚至连简易的厕所都没有,一时间大家面面相觑。
开始几天,在严重的水土不服以及极度恶劣的现场环境之下,队员们普遍感到身体不适,脱水、腹泻已成为常态,但这些困难丝毫没有让队员们退缩。大家相互打气鼓励,他们深知,在新时代长征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唯有信念如磐、不忘初心,才能一往无前,圆满完成任务。
团队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当属施工环境的复杂。整个基地建筑内部通道呈“口”字形,由于各个单位交叉作业,每次进入作业区之前,都需要穿过一条充满脚手架的窄路。而从底部钻过之时总能遇到施工掉落的水泥碎块、切割机迸射出的火花、焊接溅射出的高温铁屑……在这段路程中,队员们都十分小心谨慎,但即便如此,一趟来回,头上安全帽免不了要发挥四五次防护作用。
现场作业时间需统一听从用户方调度,各单位都必须在动态分配的施工时间段内完成安装计划,因此,晚上施工也是常事。
千磨万击还坚劲
作业区是一个八九米高的封闭空间,由于水电组合板是安装在其他单位设备之上,经现场培训后,队员们需穿戴安全绳在三四米的高空像蜘蛛人一样进行作业,往往一悬就是好几个小时。在队员作业的七八米的高空上方,并行作业的其他单位还在进行切割、打磨、焊接等工序,灰尘像雪花一样纷纷飘落,在里面作业半天,就能染黑一只N95口罩。其他单位进行拆卸时往往会持续发出尖锐的敲打声,高分贝的噪音如同银针刺入骨髓一般,令队员们的神经处于极度紧张状态。
作业区内各个设备分布得比较紧凑,其他单位已安装设备也不能踩踏,可利用空间十分有限,每块重达40多公斤的水电组合板运送到安装工位,队员们往往需要以扭曲整个上半身的姿势徒手搬运。在安装过程中,队员们消耗极大的体力、相互协作配合才能完成安装。
流体连接器在装到板子上之前必须经过总体单位的打压测试,打压测试完后经常会出现管道残留大量冷却循环水的现象,在拆装流体连接器的时候,经常会被冷却循环水喷湿全身。为了不耽误节点进度,队员何先翔和何印武好几次一直穿着湿冷的衣服,几个小时不下火线。
壮心不已战青春
队员何先翔、田润旭是退伍军人,他们发扬传承铁人精神,喊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怕苦不怕累,重体力活永远冲在前面。团员张洪郡在一次密闭空间高强度作业时晕倒了,被队员们送进了医院,清醒后的第一句话是“不要因为我影响工期进度,你们先回去吧。”党员杨政,团员青年王继伟、张伦豪为大家着想,主动承担了所有的高空焊接工作。
每转移至另一个工位,都需要在昏暗的头灯下攀爬大型设备,队员们只要一不小心踩空就是刮一层皮的教训,他们往往只用纸巾擦一擦血迹,又继续作业;何印武在现场跨越脚手架之时,在未堆放好的钢管堆上不慎踩空致钢管滚落砸在了脚背上,忍受着剧痛硬是熬到休息时间才一瘸一拐回到临时办公区;团队里的“老大哥”吴赛在现场抬举近50公斤的产品装配时,不慎扭到腰部,刺骨般的疼痛让他整个脸都流下雨珠般的汗水,在强大的信念支持之下坚持到了下班时间才在大家的搀扶下徒步五六公里回到了宿舍……
每一位队员都用行动阐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奋斗出苦寒,更晓苦寒香。就是这样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4岁,最小年龄仅22岁的年轻攻坚团队,面对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挑战,从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泰然自若,过五关斩六将,顽强地将这些严峻的挑战一一克服。他们奋勇争先,勇担重任,以航天人不懈奋斗的姿态演绎出奋斗的最美青春。(吴梓洋 何吉米 杨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