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试验队——为何“老”火箭总是焕发青春光彩?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2-10-12

2022年,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试验队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实现了2022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开门红、创造了长征系列火箭连续发射成功新纪录等。

2022年,长二丁火箭也迎来了史上最为密集的发射任务。截至目前,长二丁火箭已经连续成功发射10次,后续还将执行多次发射任务。

如此重要且密集的任务,对于长二丁火箭试验队来说,大家有何感受呢?本报记者走进长二丁火箭试验队,聆听新老队员的心声。

平压力,稳心态

打开社交媒体,翻看关于长二丁火箭的评价,有网友这样说:长二丁火箭打鸡血了,一发接着一发。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实现这样的成绩,长二丁火箭试验队并不容易。尤其是长二丁火箭可以在酒泉、太原、西昌三地执行任务,三地轮换出差已经成为试验队员的家常便饭。刚入职两年半的长二丁火箭星箭连接分离装置负责人王添翼已经完成了三地“打卡”,执行了6次发射任务。

从校园走进航天,王添翼有了全新的体验。刚开始工作就面临密集的发射任务,他总觉得自己专业能力不够。不过,前辈们并未放松对他的要求,而是以适应密集发射的高标准让他参与从产品设计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

严苛之下,成长加速。现在的王添翼,早已能独当一面。

“只要你敢想,愿意努力,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长二丁火箭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张鲲鹏感慨道,“即便在去年,我也很难想象长二丁火箭能在一年内执行这么多任务。”

张鲲鹏表示,连续成功之后,最担心的就是放松心态和惯性思维。“也就是觉得上次好,这次也一定好”。

因此,长二丁火箭试验队在工作中笃信“不要相信任何人”,即不能因为别人确认过,自己就可以忽略,反而要把工作当成第一次来做。

火箭高密度发射意味着工作量陡增。长二丁火箭总体装配负责人张炜表示,班组传承老一辈航天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周六日无休,坚持在一线加班。尤其是今年上海疫情期间,为了不拖延进度,整个总装班组吃住在单位,为后续任务连续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

产品“老”,人不“老”

今年是长二丁火箭首飞30周年,仅从外观上看,很难发现长二丁火箭30年来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它“老”了吗?从“年龄”上来看,确实不小了,但是它的内部构件,早已“换了天地”。

控制系统中的惯性产品相当于火箭的“眼睛”,通过它可以及时感知火箭的速度、位置、姿态等信息。工作12年来,张鲲鹏亲身参与了长二丁火箭惯性产品的迭代升级。

“我刚工作时,惯性产品是小平台的,后来经过多次地面试验验证及飞行,我们早已将惯性产品升级为两台捷联惯组、十表光纤惯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张鲲鹏说,“最关键的是,现在的惯性产品质量和体积更小。”

长二丁火箭发射如此密集,总装方面如何适应任务需求?“老”办法肯定不适用。

集思广益搞创新,这是一个重要法宝。张炜说,大家从火箭总装的流程、工艺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很多建议,仅他所在的班组就提出了80多条,最终50多条被采纳。

“相比过去,现在单人就能缩短一周左右的火箭总装时间。在团队共同努力下,长二丁火箭总装流程已大幅优化。”张炜告诉记者。

产品虽“老”,人不“老”。吃老本的事情绝不会发生在长二丁火箭试验队身上。

熟悉宇航发射的人都知道,火箭发射极易受高空风影响。高空风过大,火箭就需要择期发射。作为长二丁火箭控制系统负责人的张鲲鹏,已经将“进一步提升火箭适应性”作为自己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王添翼也在心中立下了目标:不能只在星箭连接分离装置通用化上下功夫,还要进一步拓宽产品的规格、型号和适应性,提升产品的性能,进而适应不同卫星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及发射任务日益密集的常态。

传帮带,共成长

谈及未来规划,不论是工作了十几年的张鲲鹏、张炜,还是航天新人王添翼,大家都谈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传帮带。

传帮带是航天人的优良传统,既能充分发挥“老人”工作经验丰富的作用,又能培养多名“新人”成为骨干。“新鲜血液”的注入使“老”型号焕发生机。

在张炜的班组中,最小的成员已经是00后。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奇特,时不时能给火箭总装工作带来一些新思路。张炜认为,在充分发挥00后自身能力的同时,要让老师傅们的技能和经验在00后身上得到传承,从而使老型号焕发出新活力。

“我也是在师父的带领下一点一点成长的。”张鲲鹏说,现在任务饱满,新人成长迅速,但是仍不能忽略传帮带的作用,要让新人少走弯路。

这些年,八院的火箭型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张鲲鹏虽一参加工作就加入长二丁火箭队伍,但从未停止学习。现在,他会经常向长六火箭、长六改火箭团队取经,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王添翼是传帮带的典型受益者。因此,即便工作时间不长,他也重视将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刚入职的新人,将他们扶上马、送一程。与此同时,他还愿意接触更多新鲜事物,将更多的新点子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为航天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刘岩 摄/孟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