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日的凌晨2点,随着最后一张光盘刻录完成,调度在光盘上一笔一画地写下“八院竞标方案陈述材料”几个字。上午10点,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领导和项目“两总”带领团队成员依次进入会场,持续一个小时的紧张答辩开始了。
焦急的等待中,一句嘹亮的欢呼声终于传来:“我们赢了!”胜利的消息飞入每位成员心间,喜悦的情绪瞬间传遍了整个团队。
创新的力量是竞标中的胜负手
按捺下激动的情绪,回想项目论证之初的场景,团队成员都感慨万千:2021年下半年项目启动,历时一年之久,在汗水的浇灌下终于结出了硕果。
项目论证之初,团队研究基础薄弱,但大家抱着“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的想法,迎难而上,于困难中寻找着光明的未来。
在上海,他们为在研型号忙碌奔波;在北京,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轮流参加项目的集中论证。因为这是首次与载荷单位合作,团队一次次赶赴西安,用扎实的卫星研制能力及领先的“双超”技术水平与载荷单位一同跨越了项目论证过程中的难关,最终和载荷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项目“两总”是带领团队冲锋的领头雁。
雷总一边带领团队开展紧张的型号研制和发射任务,一边从并不充裕的队伍中抽调部分核心骨干充实到项目论证队伍。刚刚结束一颗卫星的发射场工作,他就马不停蹄地前往北京与团队会合,准备答辩。
程总仔细审查总体方案并亲自推导每个公式、每个方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为了在竞标中拿出“双超”技术的在轨数据,他白天和团队一起集中开展论证,晚上在卫星监测中心坐镇指挥在轨试验调优,终于在竞标陈述前拿到了“双超”技术的最理想数据,有力支撑了关键技术验证。
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暴发期间,团队几位核心骨干逆行而上,驻扎所内整整两个月,睁眼是工作,梦里还是工作。疫情过后,各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又紧锣密鼓地开展,不少队员白天忙于在研型号测试及讨论,夜幕降临时又全身心地投入竞标任务。
在全体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方案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他们一鼓作气、深入钻研,提出了全新的技术方案。正是这份创新的力量,成为了竞标中的胜负手,谱写了成功的新篇章。
密切沟通是竞标成功的催化剂
如果说论证和研究工作是推进项目的基础,那么注重与用户、专家的紧密沟通就是让项目成功的催化剂。
团队在疫情形势严峻时,顶着压力,赶往北京及时向用户汇报项目的工作进展和技术攻关情况。
用户从一开始的不重视到表示“你们的方案挺有特色”,再到评价“你们的方案是认真准备过的”,被团队对项目的深入论证和对工作的热忱逐步打动。
答辩前夕,团队成员集结出发奔赴北京,经历了开标时间延后等种种波折。得到开标日期的正式通知后,他们通宵达旦工作,京沪两地联动,紧张有序地开展最终的准备工作。校对报告、打印材料、准备答辩,所有人都处于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状态。
新领域的开拓需要资源的快速整合。这一次技术团队不仅要承担研制卫星的发射场工作,还要拿出颇具优势的技术方案,考验的就是八院院机关和509所的统筹能力。
在八院统一谋划下,509所总体室、各专业室以及各兄弟单位紧密配合,全力以赴支撑技术团队编写竞标技术方案,管理团队精细化组织报审价、与用户沟通汇报工作,并在疫情期间提供各种保障条件,有效保证了技术团队心无旁骛地开展工作。正是有了各方“一盘棋”通力合作,凝心聚力,协同发力,才有了成功的喜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竞标已告一段落,型号研制工作已经开始,后续团队将继续努力,续写新的传奇。(何赟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