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下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迎来一次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其间,记者遇上了两个特别的人。一个叫崔雷,长二丙火箭总装指挥,46岁,在航天干了25年了;一个叫吴瀚枭,长二丙火箭结构总体设计师,28岁,博士一毕业就投身航天事业,参加工作半年多。一个在航天干了20多年,奉献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一个20多岁,刚完成一阶段的成长。
20多年,抓质量的弦越绷越紧
20多年来,眼看着年龄和工作量都在往前跑,崔雷回忆,最初刚参加工作时,1年只发射一两发火箭,而如今1年发射20多发。原先一次出差1个多月做1个型号任务的总装工作,现在赶最紧张的工程,8天无休也能完成。
2月的酒泉天气还是偏冷,但由于卫星对温度的要求相对严格,崔雷和团队成员要及时给卫星做保温措施。卫星被装进箭体内,因而可操作的空间有限,他们只有脱去棉袄,穿着薄薄的白大褂才能从塔架爬进去作业。冷风顺着火箭一二级间的缝往人身上钻,他们只能忍。
每一次任务都会有优化改进。从总装来看,上线了操作APP,统一了插头、电缆、多媒体记录的规范,队员们不用再拿着一体化文件进行一一比对,节省了很多时间。
“我们团队年轻人很多,有干劲学得快,但经验还没那么丰富。”崔雷说,他和队里老师傅都会经常叮嘱年轻人一些注意事项,也会帮着复查,确保不出问题。这二十几年,他抓质量的弦越绷越紧。
“其实质量和管理分不开,团队里年轻人工作经验不足,抗干扰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崔雷说。年轻人容易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崔雷和其他基层管理岗的同事会时常去开导他们。
在容易多愁善感的年纪,这些不可避免,但火箭不能将任何隐患带上天,这是底线。崔雷说:“我明白20多岁就是这样的状态,不过还是得转变思想,也要靠前辈指点。”
还有很多要学,路才刚刚开始
吴瀚枭的目标很明确,一毕业就加入了航天。半年来,他一共经历了两次发射场任务。第一次是学习岗,他有师父的指导和帮助,除了熟悉工作流程之外,更多的是对火箭发射的期待和憧憬。而这一次任务,他开始独立担任发射场结构总体岗位,负责全箭在技术区、发射区的总装工作以及星箭联合操作。
第一次挑大梁,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这次任务体会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每一个细节都要确认无误,每一点失误都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谨慎再谨慎是吴瀚枭给自己增加信心的最好方法。
“本次任务对发射场工作项目进行了精细化梳理,进一步缩短了发射场测发周期,为火箭适应持续的高密度发射做好了准备;优化了火工品单元测试仪的接口适配性,大幅缩减了全箭火工品的测试时间;取消了贮箱箱底的插入式温度传感器,减小开口以避免推进剂泄漏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可靠性。”吴瀚枭对一些技术更新和流程优化很了解。长二丙火箭是“金牌火箭”,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他对以往型号如数家珍,这半年多来没少下功夫。
今年,吴瀚枭预计有超过1/3的时间都会在发射场度过。他说:“可以专心忙自己的事业,这个状态我觉得挺好。我还有很多要学,路才刚开始。”
崔雷说,20多岁是“玩”的年纪,工作有闯劲;30多岁成家立业,学会了平衡,工作变得稳重;40多岁对领域了然于胸,随之而来的是对工作越来越多的尊重。至于50岁、60岁,只会越来越好。
奋斗了20多年的崔雷将最好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航天,他觉得,这些事情理所当然。刚毕业的吴瀚枭也欣然将时间预支给航天,他觉得,年轻人总要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业。
如今,已过40岁的“长二丙”还有更多的发射任务,前方还有更多挑战、机遇。伴随这个中国服役时间最久的“金牌火箭”的,有创新突破,有荣誉等身。人员来往,薪火相传,长二丙还要起飞,希望崔雷、吴瀚枭们也得其所愿。(任长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