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潜,为每一次成功蓄力——走进航天科技集团长二丁火箭试验队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3-12-11

伏久者飞必高,自然如此,火箭发射亦是如此,有沉潜才有飞跃。11月2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一型稳扎稳打、安全可靠的“金牌火箭”,“长二丁”始终贯彻持续创新和不断优化改进的理念,沉潜,即而飞跃,攀上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舞台。

全箭可靠性指标达0.97以上

自1992年至今,长二丁火箭已成功发射84次,是当之无愧的“金牌火箭”。

在取得一些成绩后,长二丁火箭不曾满足,从未放慢追求卓越的步伐,通过全方位的技术革新,提升火箭固有可靠性;通过采用控制系统冗余、组合导航、迭代制导等先进技术,使全箭可靠性指标达0.97以上。

“金牌火箭”长二丁因其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备受青睐,且性能愈趋完美。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长二丁”的每一发火箭都是全新的,都有创新的空间。

执行本次任务的长二丁火箭在技术状态上相较以往有很好的继承性和延续性,非常成熟可靠。长二丁火箭总指挥谈学军介绍,为更好服务客户赢得订单,长二丁团队对于支承舱、适配器和连接分离装置等任务定制产品,开展了设计创新工作,针对卫星构型布局不断进行优化。

为不断提升火箭的可靠性、任务适应性以及进行火箭的研究改进,型号团队充分利用发射次数多、搭载机会多的特点,搭载研制全国产化产品、离轨系统、飞行力学测量系统等,成果用于提升技术能力和产品可靠性。

“作为八院新技术验证平台,‘长二丁’未来将不断进行新技术验证工作,持续发挥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的优势。”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丁逸夫说。

人员精干,做事更加高效

如今,长二丁火箭的发射周期正不断缩短,特别是随着专业化、专职化的专职测发队伍加入,更是保证了高密度发射下每一发任务的顺利实施。

随着任务量增多,分工细化成为提高系统效率的有效工具。长二丁型号团队通过人员岗位细分,成立了专职的测试队伍、产保队伍和设计师队伍。“通过将设计人员和测试人员细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稳定测试状态,从而提升效率。同等任务量前提下,不会出现‘越来越累了’的问题。”丁逸夫表示。

火箭电气系统设计师陈萧介绍,在专职测发队伍里面,设计人员集中精力开展新任务的测试和产品可靠性提升工作,产保人员负责产品交付环节的验收确认工作,测试人员则负责产品测试环节的相关试验工作,从而节省人员状态转换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如今,陈萧能够从繁杂的测试工作中抽出身,集中精力开展新任务的设计工作,专注于产品的设计和可靠性提升方面。

“他们熟悉产品状态、熟悉测试设备、熟悉操作流程,可以快速进行数据判读和比对工作,而且聚焦测试和发射环节,工作项目专一,人员精干,做事更加高效。”陈萧说。

“精益求精是始终如一的追求”

“长二丁”的任务增长,也与其产品质量息息相关,型号团队对质量的苛求也渗透着航天的精益求精传统。

长二丁型号团队针对特定产品,在识别其产品特点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保证方法,并将其措施落实到位,处处体现更细、更实、更精的航天质量文化。比如在产品单机验收的环节设置强制检验点,对测试数据进行量化和包络分析,对总装操作进行量化控制,测试检验环节进行声像记录与质量确认……

“尽管老百姓对中国航天的成功习以为常,但客观来说,航天依然是一项高风险事业,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精益求精。”丁逸夫表示,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试验队员每天都会对第二天工作进行准备。

以发射场加注量计算为例,虽然这是一项常规工作,但他们还是每次进场都会进行加注策略研究,形成复查报告。从数据的输入到输出,都会进行详细比对,发射场还会组织对程序试算、加注前调温计算、加注量正式计算等多轮计算,确保加注环节数据的正确性。

这是丁逸夫参加的第10次发射任务。每次发射结束,特别是自己参与设计的发射任务,他都会回想设计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总结研制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面对成功,丁逸夫说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对技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是始终如一的追求。“我们的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火箭的飞行就会更有保障一些,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丁逸夫说。

邓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