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铸航天铁骨 打造工匠之师——记五院529厂王连友技能大师工作室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4-08-30

“精密制造,雕铸航天铁骨;匠心育人,打造工匠之师”,走进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精密制造中心厂房,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这是王连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发展理念。

在529厂精密制造中心厂房,一台台自动化加工设备和精密机床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王连友指着一个个设备详细介绍:“很多智能制造的方案,都是由大师工作室成员牵头做出来的,解决了我们加工中的不少难题。”

2012年,王连友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通过开展技术技能攻关与革新,实施工艺改进、设备改造,促进航天器精密加工能力不断提升。

卫星结构板数控加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准备时间长、检验工作量大、过程质量控制难等问题,导致结构板机加效率低。工作室对机加全流程开展了批产结构板高效加工技术优化研究,缩减了装夹时间,实现了结构板快速找正和在线检测,大幅提升了机加效率,完全满足了当前的生产任务需求。“通过流程再造,我们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避免了人为失误,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可谓一举三得。”王连友说。

这只是该工作室开展创新攻关的一个缩影。王连友介绍,工作室每年年初会针对精密制造中心的难点、痛点,由工作室成员牵头设立重点项目组开展创新攻关。十几年来,王连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新越来越多,发挥的价值越来越大,他们说:“这就是我们作为技能大师应尽的责任和担当。”

“有问题找大师”几乎成了精密制造中心员工的口头禅。在新研产品实施过程中,每当遇到任何问题,人人都可以随时请教大师工作室,每名大师也是随叫随到。

工作室成员王鹏清楚地记得,在建设管接头和埋件自动化生产单元之初,加工效率无论如何都达不到产线建设指标。于是,工作室大师冯佳林深入一线,白天忙自己的任务,下班后则蹲守现场与同事一起一遍遍地核对切削参数、一次次地优化刀具类型,针对不同刀具、不同工步优化切削轨迹。就这样,在冯佳林的协助下,研制团队终于攻克了加工技术难关,产线的生产效率达到预期目标,实现预期产线建设目标。

大师们是中心员工的“主心骨”,也是他们的“后墙”。

随着精密制作机床设备的快速更新迭代和高端智能制造单元建设,越来越要求操作者成为具有全面技能知识和适应能力强的“全才”。为此,工作室创新推出“N+1+M”的技能人才快速培养模式。“N+1+M”即1位被培养人跟随多位(N)高技能技师学习,具备多台(M)数控设备操作能力的培养模式。“N+1+M”模式成为精密制造中心技能人才的“源头活水”。

随着“N+1+M”培养机制日臻成熟,该中心逐步拥有了一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梯队。在此基础上,工作室大胆用人,培育新一代技能大师接班人——十几年来,培养了特级技师4人、高级技师15人、技师48人,他们将更多烙印着“中国制造”的星船送入了太空,点亮了璀璨星空。

苏际聪 武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