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常说“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许多先进技术从基础研究到最后应用,需要经历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磨砺、验证和测试,因此预先研究工作是制胜未来的基础,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战术部,有一支年轻的预研创新队伍。一院战术部青年预研创新团队成员中,90后占比超过80%,他们带着新思想、新作风走上工作岗位,在思考与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质战斗力的发展方向。
盖在第29页的印章
设计师小黄今年29岁,他喜欢读书和思考,朋友圈每个月至少更新一篇读书心得,涉猎横跨技术报告、产业分析、历史经济等各个领域。他在读过的每本书的第29页都盖下一枚红色藏书章,写着“天下文章”。
“我想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拓宽知识面,这些都是预研创新工作必不可少的。”小黄说,他发现手机带来的庞杂信息流成为工作生活的干扰,而阅读既能获取新知识,还能找回思考的专注力与方向感。
新书到手后,小黄会在自己年龄那一页盖上藏书章,既是记录购书时间,也是设置心理锚点——再长再晦涩的书,静下心来先读到29页总是不难的。
不止是读书,“思考+行动”的行事逻辑也贯穿在小黄的日常工作中。入职航天5年来,他从岗位新人成长为一名副主任设计师。他认为:“创新工作不是天马行空,而是用深入的思考发现‘痛点’,进而用切实的行动解决问题。”
大江南北,无问西东,为了挖掘行业“痛点”需求、找出最优技术解决方案,团队将创新实践的“印章”盖遍全国,积极对接用户最新需求、持续跟踪技术前沿动态、不懈开展研制攻关与试验验证。通过调查研究与实践试错,他们逐步消除创新的不确定性,不断探索新质战斗力的发展方向,抢占制胜未来的先机。
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两山之间,湖水悠悠,设计师小宇和来自多家单位的40多名试验队员站在朦胧的雨中,为即将开展的重要试验做准备。一院战术部青年预研创新团队作为技术总体,是本次试验的“主心骨”,大家希望通过此次试验,一举突破预研项目的核心技术瓶颈,为项目竞标打好根基。
刚工作2年的小宇兼任调度,初出茅庐的他在面对本次试验的组织协调工作时,既充满干劲又有些忙碌紧张:定好的试验日期到了,队员们都就位了,但由于运输车辆通行证办理问题,设备迟迟没有进场;协调好了运输流程,人和设备都到齐了,天公不作美,试验环境又不能满足要求……
所有工作都是第一次干,边干边学,小宇说:“没什么快捷方法,遇到困难,挨个解决掉就好。”
终于,团队迎来了产品考核的重要时刻。
临近试验,天突然黑了起来,试验场上也刮起了大风,试验平台开始摇晃,队员们不由得提心吊胆、手心冒汗。眼看着辅助设备似乎要偏离预设方向,队员们简单商议后启动了应急预案,并根据计算预示结果,把设备调整至最佳状态。一束聚光灯打在平台上,摄影师摄像师就位,准备记录下决定性的瞬间。
轰的一声,产品刺破黑暗,沿着预定轨迹飞行。聚光灯下,大家清楚地看到产品划破长空,随后传来一声闷响,准确击中预定目标。
“试验非常成功,产品飞行曲线完美,飞行轨迹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我们此前的想法。”小宇说,大家纷纷鼓掌祝贺,庆祝这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在创新“接力赛”中不断突破
一套投标材料,细分为1卷主报告和3卷分报告,需要用不同颜色的贴签加以区分和标注。通过上百册报告详细展示的总体技术方案与关键试验结果,摞在一起可塞满整整一个27寸的行李箱。
“我们要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充分展示自己的技术优势。”团队青年骨干小蔡分析道,“最核心的还是瞄准用户对产品严苛的指标诉求,展现出一院战术部预研方案的先进性、创新性与可行性。”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航天预研创新的战线不断延伸。团队把预研创新工作划分为三大阶段。前期找方向,鼓励青年们尝试探索新领域,通过“广播种”来寻找突破口,在与用户的接洽沟通中,不断聚焦发展方向。中期勤攻关,确定需求方向后,协调更多时间、场地、人力、算力等资源开展集中攻关论证,“精耕细作”,确保方案先进可行。后期拼实力,战术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拿下项目,为后续发展开辟新赛道。
创新工作同样注重“传帮带”,该团队正逐步总结工作经验与模式,研究形成创新管理和激励制度,把青年的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优势,提升团队整体效率和水平。
做好一项试验,拿下一型项目,布局一个领域,一院战术部青年预研创新团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不断前行,他们在誓师动员会上郑重承诺:“创新过程中总会遭遇挫折。善战善赢,惟精惟一,我们必将迎来最后的成功。”
(胡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