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送入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又出发了。此时距离1982年9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已有42年。
它是我国目前服役时间最长的运载火箭,伴随一次次的成功,长二丙火箭还在不断刷新纪录。这样一枚“老”火箭依旧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每次任务都不简单”
在“长二丙”身上,印刻了中国航天许多“第一”。作为我国服役时间最长的运载火箭,它不仅创造了中国航天的多项历史,还在不断解锁新任务。
42年来,长二丙火箭通过构型优化、系统改进,持续推进可靠性提升和运载能力增长,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搭建起新技术探索验证平台,开展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将成果推广应用到多个型号,推动运载技术的改进升级。
航天科技集团张耘隆列举出一些长二丙火箭改进设计的内容,例如通过制造工艺升级、材料改进、控制系统更新等持续提升火箭可靠性;通过对历史飞行数据的挖掘分析,优化发动机参数和飞行弹道,释放火箭运载潜力。
长二丙火箭团队勇当创新实践的排头兵:首次实现我国基于栅格舵的火箭一子级落区控制飞行试验;首次实现我国基于翼伞的火箭整流罩带伞完整落地,使落区范围大幅缩减了80%以上;首次实现一院液体火箭领域上面级与基础级惯组一体化设计与飞行试验,提升能力降本增效。
相比重大发射任务的“数年磨一箭”,长二丙火箭团队是“一年磨多箭”,每一发任务都要适应不同的载荷状态,需要从各系统状态中迅速切换,测试细则和文书确认等方面也要进行深入交底与讨论。
本次任务主要的技术状态变化集中在任务的适应性设计上,包括弹道的调整以及卫星支架的适配。“任何产品都不是完美的,都有离散性,对于我们来说,每次任务都不简单。”张耘隆说,每次不仅要关注任务的技术难度,还要保证技术状态的匹配性,确保每一发任务状态切换正确、流程掌握清楚、操作一步到位。
“遇到困难我们决不退缩”
刚入职时,张耘隆作为一名火箭气动专业设计师,每天沉浸在复杂的气体动力学仿真计算和火箭外形设计中,细致地分析每一个可能影响火箭性能的因素。
在后来的工作中,他成为长二丙火箭的01指挥员,角色的转变让他逐渐意识到每一个岗位都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合理性,不可或缺,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促使和保证全过程井然有序。
用他的话说就是,“01指挥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要求我必须对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确保团队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于是,他开始积极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从协调各个系统的工作,到处理突发技术问题,再到确保发射前的所有准备工作都万无一失。他深知作为01指挥,不仅是执行者,更是协调者和决策者,需要在各种复杂情况下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
“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张耘隆强调,在每一次发射任务前,发射队员们都会对火箭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所有数据都判读和分析到位。张耘隆回忆,在一次任务中,测试人员发现一组压力参数异常,队员们连续工作24小时,最终定位并解决了问题。
“尽管一个人在问题定位过程中的作用有限,但大家一起分析现象、排查原因,并制定测试计划,宁愿辛苦一点,也不能留一点问题上天。”张耘隆表示。
回首当初,一路走来的张耘隆感慨很深:“佛系不适合航天事业,遇到困难我们决不退缩。如果事情做不好或者理解不透彻,不如不做,半途而废影响士气。”他说,在航天这项高风险事业中,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关系到任务的成败,他始终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善于协同的团队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苛求每一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确保万无一失。
(邓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