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顶天立地;三十而立,朝气蓬勃。
1992年9月21日,这一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里程碑般的不朽印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获批立项。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2022年迎来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完成空间站建造的决战决胜之年。
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一代代航天人坚持不懈的孜孜探索中,实现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伟大壮举,创造迈向太空征程的崭新纪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卓越贡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巩固大国地位奠定重要基础。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0年前,面对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使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跨入国际先进行列。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攻克了一大批尖端技术,使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了重要成果,让中国航天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更为凸显。载人航天是系统最复杂、科技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科技活动。30年来,中国航天人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坚持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攻克和掌握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在原创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领域取得积极进展。载人航天关键技术持续获得重大突破,带动了社会各界创新创业的氛围,也极大激发了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祖国、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积累了数千项技术成果,广泛服务国计民生,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供强大支撑。载人航天工程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而显著的推动作用,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社会影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年来,初步统计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些航天技术成果在民用领域进行转化,在促进改善民生、创造美好生活方面发挥出巨大效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助推人类实现和平利用太空贡献巨大力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多个国家的航天机构和国际组织,实施了形式多样的合作项目,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中国空间站更是作为历史上首个此类项目,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这表明,中国有决心有信心并且有能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未来,中国也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拓展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依托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推动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牵引下,航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航天精神接续传承弘扬。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精神是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载人航天工程凝聚、培养和造就了新一代航天高科技人才队伍,培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广大航天人将航天精神和航天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坚持技术传承与精神传承并重,以国家重大工程为牵引,以型号研制为平台,大力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的人才队伍,争当新时代的爱国奋斗者。如今,载人航天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奏响着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实践证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投入较少、发展较快、成果较多、可持续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融合了梦想和实干、凝结了奋起和荣耀、积聚着创新和坚守的中国航天事业,定将迎着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的远大目标,向着星辰大海的更远更深处不断进发,以新的辉煌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