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首都北京。航天科技集团一院519厂市场开发处正式从用户采购第三方代理机构东风(武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拿到武警部队中型高机动救援车研制项目方案竞标成交的通知书。
此次参与中型高机动救援车研制项目竞标的单位有14家之多,既有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也有航天系统兄弟单位,还有天津移山、北京汽车等在武警装备系统深耕多年的知名企业。
从2021年1月4日获取招标信息到2月23日正式开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由519厂技术中心、市场开发处等部门组成的项目组团队披星戴月、连续加班作战,终于迎来中标的捷报。
领导重视 精心组织
中型高机动救援车是519厂首次以方案竞标的形式参与武警装备用户的竞争择优项目,竞标成功可有力支撑该厂改革目标实现和转型发展需要。
519厂对该项目高度重视,对投标组织、标书编制质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主管厂领导的精心组织下,该厂迅速集中优势资源,从设计、市场、财务、工艺、质量、生产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项目竞标队伍。其中,该厂技术中心作为牵头单位,全面抓总技术方案及分系统技术方案制定、组织投标文件编制等工作,确保各系统以及比优项指标达到最优方案。
中型高机动救援车项目技术难度大,该厂技术中心集中优势资源组建总体组,策划研发技术方案,解读技术指标,搭建总体框架,明确各系统接口,细化任务至各专业组。
在研究招标文件、吃透技术要求后,该项目负责人对总体及分系统设计合理分工、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
为确保项目进展顺利,项目组每天定点召开推进会,加强全天设计进度的掌控,及时协调解决棘手问题,为下一步设计明确方向,扫清障碍。
多方出击 攻坚克难
中型高机动救援车整车系统复杂,集成化程度高,专业性强,装备能力、应用环境及风险分析等要求高,这些都给方案的确定带来巨大困难。尤其是方舱内硬件设施及辅助作业系统设备的结构布局、履带、翻板及推铲等分系统,都是该厂首次接触的设计领域,而这些功能及实现途径在投标中属于权重分。
面对新的设计领域,519厂设计人员想方设法从网上搜集资料,动身赴北京、德州、镇江等地开展针对性调研,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多次向业内资深专家咨询。专家从项目方案制定到投标文件编制等多角度系统指导,为成功中标增添坚实的技术保障。
针对项目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该项目总设计师王武魁牵头组织技术研讨会,集智攻关,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创新设计了破障推土铲和液压翻板。随后,行政指挥系统快速组织生产部门完成原理样机生产试验,充分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为项目的成功中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力合作 突出亮点
在项目方案设计推进中,该厂技术中心加强了对总体和分系统的把控,严格审查并优化每项设计方案。
为编写好投标书,项目组加强了审查和完善,尤其针对“功能及实现路径”“六性”等关键技术内容,对方案的设计原则、技术指标以及特点优势进行了精准定位,在内容编排上,提炼技术优势,突出设计指标亮点,吸引评标专家重点关注。
市场开发处与项目组通力合作,加强了对商务内容的收集、整理和编排,力争报价及商务项获得满分;质量、工艺、生产等单位根据投标要求,在投标书中着重体现了该厂的质控、工艺和生产优势。
天道酬勤 成功中标
从收到中型高机动救援车项目招标书到开标,项目组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市场调研、知识产权检索分析、技术指标论证、方案设计及论证、方案报告编制、通用质量分析、风险分析、投标文件编制等多项任务。
随着竞标日期一天天逼近,项目团队成员放弃了包括春节在内的所有休息日,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讨论工作时,经常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投标截止日期的前一个星期,标书编制主要人员通宵达旦,最后3天,他们更是吃住在办公室。
在竞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攻坚战逐步驶入快车道。经过激烈的角逐,该厂最终在14家竞标单位中拔得头筹,顺利中标。
中型高机动救援车的成功中标鼓舞了竞标团队的士气,为519厂后续竞标增强信心,也为该厂产品进入武警装备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519厂对该项目的后续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项目组成员戒骄戒躁,为样机研制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同时,该厂项目组各主要参与单位也将以此项目的成功为契机,总结成功经验,并形成长期有效机制,积极应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研制周期短的任务,为该厂“十四五”期间“三高”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殷小虎 孙雯雯 孙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