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四院补短板提能力大幅提升科研生产效能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2-03-18

3月1日,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迄今最大发动机壳体静力载荷试验取得圆满成功。2021年四院科研生产装药总量在2020年基础上接近翻番,顺利通过艰巨大考。43所大型复合材料壳体和喷管组件突破阶段目标,401所标准发动机试验数量屡屡刷新纪录,科技公司年度产品押运里程突破100万公里大关……这一系列数据,都标志着四院科研生产能力跨上了新台阶。

预判,适时启动压力测试2.0

2021年,四院科研生产转型升级进入关键阶段,如何适应严峻的生产形势,高质量完成任务,走好新的赶考路,成为四院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2020年6月起,四院瞄准未来可能的高任务当量,主动作为,提前启动科研生产压力测试,将“时间表”细化到天,“任务书”夯实到人,“路径图”明确到点,通过阶段性模拟高速高强度生产,提高生产线运转节奏,充分暴露生产线存在的问题和管理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措施,补齐能力短板。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团结奋战、合力攻坚下,压力测试首阶段目标任务提前全面高质量完成。

“全面提升科研生产管理的系统性、前瞻性、健壮性,让科研生产管理效率、效能达到体系最优状态,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四院院长任全彬说。

2021年6月,四院全线开启压力测试2.0工作。该院从管理环节入手,重点研究固体发动机规模化生产制造管理规律,应用系统工程的思维,依靠能力提升和管理升级“双轮驱动”,协同推进科研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化、工作组织流程化、过程控制精细化、手段工具信息化、综合效能集约化工作,确保生产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关键岗位常态化加班率显著下降。

通堵点,推动科研生产模式转型

2021年,四院持续深化精细高效科研生产新体系建设,加速推进三年质量、安全能力提升工程,一系列重拳打通了科研生产诸多难点、痛点和堵点。

针对大批量生产和通用产品生产,四院推行多型号组批、货架式配套模式应用;加大产品上下工序数据互信互认推广,减少重复、冗余和低效劳动,批产效率大幅提升。

建立型号研制快速响应与机动灵活的工作机制。该院推行差异化管控模式,分级分类进行重点工作责任监督落实,确保一次把事情做对;组织完成对金属壳体内外表面处理工艺优化等35个流程优化项目,实现效率和效益双提升。

差异化管控质量评审和验收把关环节,该院推动成熟型号由专家评审把关向过程和结果确认把关转变;面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时间紧、难度大的态势,及时整合资源、合并项目,发挥科技委专家两级把关优势,将技术风险提前释放,实现了预研阶段相关技术向工程研制阶段的平稳过渡。

对接科研生产计划看板、物流追踪系统和智能齐套库系统三大信息系统。产品研制和生产信息实现实时共享,三维协同设计从试点逐步推广向全领域、全型号,建立安全智慧监管系统、产品电子数据包系统等,支持型号决策和任务统筹。

健全风险项目和短线问题治理机制,实施全院资源统筹使用,实现效能最大化。持续跟踪检查24项“两重一共”问题的处理和落实,对各项目实施专项推进,进行周转库建设,有效解决产品贮存周转问题。

动态开展手工面对面隐患项目整改三年计划,生产一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本质安全能力持续提升,工序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质量一致性、稳定性得到更好保证,生产效率成倍增长。这些举措全面提升了四院型号研制效率及产品综合竞争力,重大型号关键任务完成率及成功率均达到100%。

创新赋能,推动技术进步领域拓展

2021年,一系列强化创新的举措让四院科研生产再添新动力。

该院组织召开“十四五”技术创新大会,确立了“5—6—10”技术发展思路,明确了建成体系完整、定位清楚、高效协同、开放融合、支撑主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标;加强平台建设和联合创新,组建成立研究发展部,成立四院北京固体动力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系统级研发中心,陕西省航天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获试运行批复,2个国防科技创新中心通过立项评审,与高校联合成立多个校企联合创新中心。

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四院重大项目立项与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世界最大推力的500吨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多项固体动力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有力支撑了多个重大工程任务的立项研制。

2021年,四院在载人航天和火星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任务中均交出亮丽成绩单,配套型号市场拓展和商业航天市场开发取得新突破,市场开发与产品研制能力持续提升,固体动力技术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延伸。

保障足,跑出科研生产加速度

面对成倍增长的任务形势,四院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有效解决了原材料供货不足、产品交付运输保障能力不足等重大风险短线带来的冲击,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针对研制生产条件的不足,该院率先启动多项保障条件建设项目,一批新建厂房和设备陆续投入使用。该院突破传统工艺布局,优化工艺流程和生产,补齐了安全、产能等方面的风险和短板,为项目顺利启动提供了可靠保障。在一年时间里,大型复合材料壳体研制厂房、金属发动机焊接厂房、大型发动机装药总装厂房等重点保障条件全部到位。

该院大力推进信息化、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在科研生产全流程中的应用,自主研发试验测控及数据处理智能系统,替代人工时序控制、数据采集,自动生成报告并纠错;建设喷管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柔性夹持、连接装配、采集数据等工步自动化,全程仅需2名装配人员即可完成准备工作。

去年,四院累计组织了1200余场次的形势任务宣讲动员会,开展“以价值创造为本”大讨论,凝聚全员思想共识;实施重点任务即时奖励,让价值创造的导向深入人心。今年,四院干部职工将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全力以赴高质量完成好后续更加繁重的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尤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