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图纸这里是不是少了剖面线呢?”“这个尺寸标注的字体大小不对吧?”“这里会不会有干涉啊?”这是航天科技集团七院七部动力室某型号图纸输出审查的现场。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热切激烈的讨论,看到眉头紧锁的神情……事实上,每一套高质量图纸的下厂,都会经过这样“流水线”似的审查,而审查工作的高效开展则离不开七部动力室建立的“培训、把关、检查”三管齐下的质量管理程序。
组织培训,提升质量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何切实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呢?”分管动力室质量工作的副主任李秀明不禁发问。
在经过深入思考与广泛调研后,他决定还是要从“笨功夫”入手,那就是“多讲”。“所谓笨功夫成就真功夫,看一次记不住,听一次记不住,但听得多了总会记住了吧。”李秀明说。
每年年初,李秀明会依据前一年质量内、外审中发现的问题,来制订各类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的培训计划,并在每月室内的质量分析会上邀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对室内员工进行培训,同时组织员工围绕培训内容以及工作过程中的疑问进行讨论。此外,他还督促建立了动力室质量案例库,将多年来室内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并定期在室内宣贯。
今年以来,该室已针对48份标准组织开展了培训。平日里,其他部门的同事总能听到来自动力室的辩论声:或关于标准,或关于更改单,或关于偏离单……
统计显示,近两年来该室设计共性问题的发生明显减少,相应的,能够编辑成质量案例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少了。
强化把关,完善质量制度
要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制度的建立必不可少。为此,该室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对七部的《型号设计师系统技术责任制管理办法(暂行)》进行了分解细化,研究制定了“技术指挥+技术审查小组+室内技术专家”三道把关的质量制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三道把关”制度,该室成立了文件审查小组和图纸审查小组,明确了室内专家组成员,并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型号发动机(火工品)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文件首先由型号技术指挥进行第一道把关;方案设计报告、研制总结报告等重要研试文件,各型号的任务书、设计文件、图样等输入与输出文件,由室内两个审查小组进行第二道评审把关;重大技术问题、型号归零由室内专家进行第三道评审把关。
“三道把关”层层递进,完成前一道把关才能进入下一道把关。通过这项制度,该室集中全室力量对技术文件的正确性进行把关。从2020年开始,该室对数百页图纸、上百份文件进行了审查,累计提出修改意见和优化建议上百条,有效避免了低层次、重复性等问题的发生。
落实检查,规范质量活动
为了使各项制度不流于形式,动力室还强化了技术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重点明确了分管质量室领导与兼职质量员为主要负责人,每月选取一个型号或者一个专题,对室内技术文件、更改单、偏离单按照技术责任制的要求进行检查,主要包括设计输入输出的一致性、输出文件的完整性、技术文件签署的合理性、更改单的落实情况等,并留存检查过程记录。
2020年起,动力室每月按时开展技术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据统计,动力室累计对10个型号共计500余份文件进行了检查,累计发现问题40余个。
在检查中,该室发现了部分文件中存在专业名称术语不一致、标准过期等问题。针对问题,该室明确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并督促及时更改,同时将检查结果在每月的质量分析会上进行宣贯,督促其他型号设计人员举一反三,确保了质量责任的层层落实。
“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曾指出,‘高质量保证成功就是要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动力室‘三管齐下’开展质量管理正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努力,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李秀明表示,“未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持续探索更多更好举措,为动力室质量提升、型号研制保驾护航。”(王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