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长四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三号03星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2-04-08

4月7日清晨,中国航天再次传来好消息——长四丙运载火箭携高分三号03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一飞冲天。这标志着高分三号3颗卫星成功在轨组网,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海洋监视监测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星座的建设。同时,也意味着“金牌老将”“长四丙”又一次刷新飞行纪录,在高密度发射任务的挑战下续写成功。

“老搭档”携手,星箭共同成长

2016年8月,长四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去年11月,高分三号02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此次,长四丙火箭又圆满完成了高分三号03星的发射任务。

长四丙火箭总体主管设计师张成告诉记者,2016年长四丙运载火箭执行高分三号卫星发射任务时,是“双捷联主从冗余+组合导航”状态的首发任务,而本次任务是“冗余改进1”状态的最后一发任务,标志着长四系列火箭即将全面进入了“冗余改进2”的阶段。可以说,高分三号系列卫星是长四系列火箭技术迭新的体验者和见证者。

为提升火箭可靠性,本发火箭还从禁限用工艺、增压输送系统密封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据悉,试验队针对老状态地面一体化测发控设备进行了非常充分的测试考核,备足了备品备件,以确保本发任务发射场测发工作顺利进行。

作为“冗余改进1”状态的最后一发火箭,相比于本年度前3发“冗余改进2”状态任务,试验队与发射场从各系统状态切换、测试细则和文书确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确保本发任务“状态切换正确、流程掌握清楚,操作一步到位”。

“集结号”吹响,始终以任务为重

疫情暴发打破了任务原计划的人员调整和任务准备情况。于是,试验队员们充分发扬了“我型我上、有需则上”的奉献精神,响应号召,继续留下承担本发任务的测试发射任务,其中有部分队员已是连续3发任务的护航者。

控制系统负责人施淼琴介绍,两发任务过渡间隙,试验队组织试验队员进行“双想”——对本发任务的状态不同点和关键点进行预想;对在上海完成测试的数据进行集体回看、回想。经过集体梳理发射场工作要点、老队员谈经验、新队员细问究、控制系统各岗位之间互相确认提醒,试验队员凝心聚力,有效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施淼琴是试验队里的老兵,已经在控制系统主机岗工作了30多年,今年即将退休。她说,只要每个人都把自己岗位工作做好,我们的火箭就能成功。30多年来,她见证着自己参与研制的控制系统一路从“单平台”状态逐步过渡到“平台+捷联冗余”,再发展到“双捷联”冗余、“冗余改进1”、“冗余改进2”。本次任务的火箭是“冗余改进1”的最后一发,对她来说意义深远。在漫长的职业生涯里,施淼琴参与的发射任务全部成功。队员们都说:“施师傅严谨认真,经验丰富。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她心中总有预案,有她在,我们心里踏实。”

“东风唤得满眼春,戈壁深处捷报频,履冰深渊岂敢怠,脚踏实地望星空。”负责遥测系统相关工作的张忠峰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在部队服役了30余年的他,是一位有着28年党龄的党员,之前担任动力系统指挥,30年来为火箭的动力系统保障作出巨大贡献。退伍之后,他来到八院,继续从事自己所热爱的航天事业,加入专职测发队,努力在新的岗位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他把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用心工作的热情和状态传递给身边的人,起到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测发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范崇盛告诉记者。岗位变了,身份变了,张忠峰的使命不变。

“安全线”筑牢,多措并举保成功

结合此次发射任务特点,长四丙火箭试验队临时党委在发射场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组织开展党员集体承诺活动。全队23名共产党员庄严承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排除万难、顽强拼搏。党员们的承诺激发了全体试验队员全力以赴确保成功的斗志。

试验队政工方裕民告诉记者,为丰富试验队员的业余生活,除了过集体生日外,试验队还举办了发射场风光摄影比赛。

为了配合开展疫情防控,试验队利用宣传栏开展疫情相关知识宣贯活动,帮助大家工作之余及时掌握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和防控要点;为了减少隔离时间,试验队员采用包车的方式,长途奔波转场,在千余公里的试验基地之间转战,保障试验任务顺利进行。

特殊时期,试验队继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认真落实从严核酸检测、从严隔离管控、从严封控管理、从严应急准备、从严追责问责,认真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按照发射场的要求,队员进场前7天内要点对点工作,避免出差及人员聚集,提前筛查人员行程,杜绝密接、次密接、高危筛查队员进场。通过合并进场批次、人员集中进场、减少人员更换等方法,大幅降低疫情风险。

试验队还紧密配合发射场的疫情流调工作,人员进场后,立即进行7天医学隔离及隔离送饭等必要措施,并按时接受核酸检测,身着防护隔离服参加必要工作。

同时,为减轻队员们对家里的担忧和牵挂,试验队员所在各单位为队员家庭及时送达防疫和生活物资,解决试验队员的后顾之忧。(文/刘畅 摄/庄嘉靖 高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