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安全风险预防与应急体系建设实现了岗位安全管理重心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转变,是工厂安全管理的又一把利器。”航天科技集团七院692厂安全总监王建说。
王建口中的“利器”于去年4月完成试点,推广施行至今刚好1年,其间692厂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打好风险前置的基础
风险前置并不是新鲜话题,它是各行各业安全工作的理想状态和追求目标。对于主业为火工品的工厂来说,实现风险前置比大多数行业更难,毕竟易燃易爆的火药可以说是风险的代名词。
“多年来,工厂陆续出台了安全累进奖等多项制度,安全管理成效明显,但工作中仍然存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情况。”692厂分管安全的副厂长陈云波直言不讳。
692厂员工在控制室调试发火头自动化生产线。杨闻东 摄
其实,这种现象也是各行各业的普遍现象。面对繁复的流程、复杂的工序等客观原因,安全管理能够实现类似岗位类似管理,但为每一个岗位“量身定制”安全管理举措几乎是不可能的。
2014年,692厂迎来改变这一事实的契机——岗位工艺分级,这项工作将产品或过程拆分为岗位,提炼岗位共性特点以便管控。最终,该厂梳理出岗位352个,以生产一线岗位为最小单元开展风险辨识的基础也就此打牢。
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去年1月,该厂选择203车间3班作为试点,基本涵盖工厂装配所有工序,负责的产品危险性也较高。
完成梳理工作后,一张A4纸大小、蓝底黑字的卡片成为每个岗位标准配置。这张卡片名为岗位应急处置卡,针对不同岗位,单独列出危险特性和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并一一对应简洁明了的风险提示、可操作性强的应急举措等内容,受到班组安全管理员的一致好评:“以前的安全管理规程通用原则多、概括条件多,现在每个岗位的风险都被一针见血地指出来,一眼就能看懂。”
可喜的是,解锁一道难关,见效推广更快,用692厂安全管理人员自己的话说:“其他班组抄作业能完成60%的工作量。”8个月后,工厂352个岗位完成风险识别1225项,制定控制措施1736项。
风险永远存在,但管好就能控制隐患
2020年,692厂工艺员黄凡泰牵头研制的发火头自动化生产线从图纸变为了实体,一举改变了行业内延续30多年的纯手工制作传统,发火头产品由每年10万发增至60万发。最关键的是,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人机隔离,能够百分百确保职工人身安全。
“用先进技术手段降低安全风险”是该厂岗位安全风险预防与应急体系建设的重头戏。截至目前,该厂已建设自动化生产线5条。
在岗位安全风险预防与应急体系建设中,工厂遵循“消除>替代>工程控制>管理措施>个体防护”的原则开展工作,即优先采用改变设计、工艺等消除风险的措施,不能实现则采用安全、低危害的物质替代危险物质的措施,还不能实现则采用人机隔离、门机联锁等措施,再不能实现则采用制度约束、警示警戒等措施,以上均不能实现则采取加强个体防护装备的措施,并同时明确了在控制措施失效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火工品因药剂特殊,再细致的操作都可能会引发爆炸,“风险永远存在,但管好就能控制隐患”也因此成为692厂一代代安全管理者的共识。该厂岗位安全风险预防与应急体系遵循PDCA循环管理理念,动态改进、持续提升。目前,该厂已完成岗位安全风险预防与应急体系题库,题库将与七院岗位夯实工程紧密结合,镶嵌到信息化系统中,增强安全刚性管控,可以预见,该厂每个岗位的安全护栏将会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