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静电与空气共舞,产生“炫目”的电光火花和略有节奏感的噼啪声。近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4所自主研发的静电安全性测量仪在众多专家的关注下完成了关键功能现场验证,后续将为我国航天及国防军工行业自主静电安全性提升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安全技术保证。
514所坚持从内部聚智,向科技借力,持续发挥计量检测与静电技术对生产风险源的精准监测作用,实现“科技兴安”的动态监管,以科技手段为安全生产强基赋能。
强内力,高效防护“薄弱点”
514所凝智聚慧,专注安全基础研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高效防护安全“薄弱点”,筑牢“科技兴安”的管理基石。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也是有效防护“薄弱点”的重要举措之一。以科研生产现场的危化品安全管理为例,因其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特性而成为高危行业领域的“不速之客”。由危化品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屡见不鲜,静电放电也经常成为危化品安全防护的“薄弱点”。
514所将航天用火工品静电防护方法、航天典型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静电防护技术等安全技术研究相继提上日程。目前,针对“固液气粉”多种形态的易燃爆危化品的静电安全防护研究成果已经形成国家标准——GB/T 39587—2020《静电防护管理通用要求》。该标准正在为军工行业易燃易爆危化品静电安全防护通用要求的六行业联合标准(EJ/QJ/HB/CB/WJ/SJ)的制定提供基础研究成果。
安全生产标准化能力提升离不开信息化、智能化的有效支撑,也是适应新时期安全发展、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514所精益智能,打造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监测系统装备,全方位关注安全“关键点”,发挥“科技兴安”的支撑力量。
以科研生产现场智能化静电安全技术装备及系统为例,514所自主研发的防爆款防静电连续腕带监测仪,不仅可以实现对防爆场所传统的防静电腕带、防静电台垫接地电阻的连续性安全监测,还创新实现了对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极低电压的连续性安全监测。
此外,514所自主研发的静电危险场所智能管控平台,可实现对静电防护、电磁安全、环境条件、人员控制等多种安全生产关键要素的实时管控,同时还具有智能点检、物联反馈、智能消电、故障精确定位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安全生产关键场所、关键环节的实时状态监控、异常及时处理、智能预测性维护以及数据化高效决策等安全管理能力。
借外力,精准定位“风险点”
514所立足现场安全检测,发挥计量检测技术优势,精准定位安全“风险点”,做好“科技兴安”的源头控制。
计量检测一直是科学评估科研生产现场条件安全状态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也是通过科学量化的测量结果表征安全情况并及时精准发现安全“风险点”的重要方式。
以科研生产现场最为常见的用电安全检测为例,集团公司和五院已经相继发布并实施了适用于航天型号科研生产工作特点的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管理与检测相关标准,建立了覆盖低压配电柜(盘、箱)、固定电源插座、移动式电源转换器、UPS不间断电源、漏电保护器、接地(防雷地、保护地等)、零地电压等系统性电气安全管理及低压电气系统现场检测评价体系,有效助力航天工业电气设备设施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提升。
在五院领导下,514所参与的以安全计量检测技术为基础的《航天器高可靠性电气安全保障系统研发与应用》,在2021年荣获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技兴安”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必经之路。514所将持续坚持“科技兴安”,以科技创新促进安全技术能力提升、促进安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切实提高科研生产本质安全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切实发挥专业力量优势。(高志良 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