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试验二十号A/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今年长四丙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收官之战,也是长四系列火箭今年第十次发射。
在高密度发射态势下,长四丙火箭试验队始终坚持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化压力为动力,高质量、高效率保证了发射任务连续成功。
严格状态控制保成功
长四丙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陈振知介绍,针对本次任务的技术状态改进和技术状态更改,火箭团队都进行了严格控制和再确认。
火箭采用一箭双星的发射形式,两颗卫星采用了两种动力源分离方式,最大程度确保了卫星分离的安全性和在轨安全性。火箭团队还给载荷舱设置了应答机,这能够准确监控载荷舱的在轨位置,进一步确保卫星在轨安全。
在测控方面,火箭同时采取天基中继测控和远望号测控船进行测控,二者互为备份,确保测控万无一失。
在控制方面,单十表光纤惯组、全自主方位对准等技术改进在本发火箭上均有应用。“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和火箭的任务适应性。”火箭控制系统负责人洪亮介绍,“控制系统通过应用全流程自动化设计工具,通过试验数据自动判读软件等数字化手段,保证了效率和质量。”
今年以来,长四丙火箭持续保持高密度发射态势。对此,团队开展了保成功专项工作。
例如,在火箭研制阶段,团队针对火箭的关键单机和产品进行了筛选,优中选优。进场前,团队对全箭单机产品开展再复查、再确认工作;对全箭动力系统进行氦质谱检漏,确保动力系统没有泄漏、状态良好;在正常研制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一轮集成综合测试,进一步确认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在发射场工作阶段,团队组织各个系统对预案开展学习与改进,进行推演和演练,增强发射场预案的可操作性。
本次任务对接方多、接口和指标要求高,团队还联合卫星方和发射场方面开展了双星状态与发射区、技术区接口协调,开展了详细讨论与演练,“大家都奔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最终夺得成功”。
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10月底,长四丙火箭试验队大部分人员乘专列进场。经过四天四夜颠簸,队员进场后要连续执行两发任务。
本次发射是长四系列火箭今年的第十次发射,也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收官之战。面对今年的高密度发射态势,火箭团队在技术改进、科学管理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发力,化压力为动力。
技术上,火箭团队大力推行产品通用化,通用产品滚动批量投产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推行设计去任务化,固化产品基线;推行测试通用化,依托八院149厂成立专职测发队伍执行测发工作,提高了测试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测试效率。
本发火箭专职测发队伍负责人李晶晶介绍,自2020年八院成立专职测发队伍以来,队员们承担长二丁和长四系列火箭所有电测及各系统数据判读工作。今年两个型号高密度发射,是任务最繁重的一年。
为高质量完成好高密度发射任务,本次任务中,专职测发队伍一半以上的队员已经在发射场连续执行了3发任务,有些队员在酒泉和太原两地辗转奔波,避免因疫情原因影响工作进度。团队秉持着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执行好每项操作,并不断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完善,加强培训讨论,为发射任务连战连捷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人文关怀方面,八院和型号团队都形成了相关机制,型号试验队和各单位党支部牵头,关心长期出差人员的家庭需求、就医需求、物资需求,解决了型号团队的后顾之忧,让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型号研制和发射工作中。”陈振知说。
检查和预案细化没有止境
长四丙团队执行任务期间,发射场还实施了神舟十五号任务。长四丙团队积极配合神舟任务的时间安排、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与发射场方面一起进行了协同优化和调整。
针对技术区工作后期火箭要停放在厂房,试验队员和发射场人员组织形成了联合巡检队伍,每天都对产品的停放状态、停放环境和箭上产品状态进行巡查。
针对发射区时间紧张的情况,团队压缩了部分流程,优化动力系统的测试流程,并行开展星箭对接扣罩、火箭总检查和电气系统综合检查,从而确保任务顺利开展。
发射场执行神舟任务时,火箭团队也利用间歇时间开展了发射场保成功工作,包括对预案进行演练和细化,对联合操作进行演练和讨论学习等等。
“在间歇时间,团队没有休息,而是每天都在开会、学习、‘双想’,系统指挥讲课带领大家学习,对预案逐个进行推演和可行性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小疑点。这也是长四丙火箭团队始终秉承严慎细实态度、高质量保成功的生动体现。”长四丙火箭试验队政工康靓说。(文/宋皓薇 摄/孟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