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长十一火箭连续15次圆满完成发射任务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2-12-21

12月16日,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出发,穿云破雾,为距离地面488公里的太空又送达一颗卫星。长十一火箭素有“快响利箭”之称,今年圆满完成了两次海上发射、两次陆上发射,此次任务是长十一火箭今年最后一次奔赴太空。

迈进高密度应用发射阶段

截至此次任务,长十一火箭已连续15次实现成功发射,这意味着长十一火箭达到了“金牌火箭”的标准。

此次任务是长十一火箭2022年的第四次发射,创造了自首飞以来在自然年里发射次数最多的纪录,标志着火箭逐步向高密度应用发射阶段迈进。这也对型号队伍的研制、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十一火箭箭长21米,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最灵活的小个子,从首飞之日起,就备受关注。虽然今年总共完成了4次发射,但实际上已具备年发射超过10次的能力。

作为一款新型四级全固体运载火箭,长十一火箭持续发挥固体火箭发射成本低、发射周期短、可靠性高等优势。

本次任务长十一火箭首次采用发动机“定制匹配”方式进行设计,通过总体与分系统联合论证的方式,结合任务特点,挑选性能上具有最佳适应性的固体发动机,实现弹道优化的目的,这一设计方式可进一步提升长十一火箭的履约能力,长十一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董晓彬介绍。

在本次任务中,卫星支架是一款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新研产品,交付周期较传统形式显著缩短,有效保证了任务节点。支架结构整体重量显著减轻,最大程度释放火箭运载能力。

为确保发射成功,此次任务中,火箭团队专门进行了星箭解锁分离试验。“为了确保任务成功,全队克服了很多困难,多次前往上海进行试验。”长十一火箭副总设计师张鸣说,“很多队员都是直接从上一发任务转到下一发任务,减少一切影响进度的可能性。‘齐心协力’几个字说着矫情,但真的遇到难题时,就是一种十分令人感动的精神。”

产品就位、设备加电、全流程测试、数据判读、评估状态,每一项工作都节点明确。团队进场后,面临疫情干扰因素,试验队员从容应对,工作快而稳,确保整体进展不受影响。在任务面前,他们严肃认真、严格操作,全力以赴确保火箭顺利飞天。

高质量保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百分之百的发射成功率为长十一火箭赢得了良好口碑和用户青睐,也为长十一火箭继续拓展国内国际发射市场开辟出新的道路。

力争成为用户的最佳选择

临射前8分钟,长十一火箭起竖,随后利箭出鞘,爆发出巨大能量。安心优选,无需等待,长十一火箭正在力争成为用户的最佳选择。

为实现短时间内完成发射,长十一火箭在山东烟台海阳市建立了总装测试基地,打通从海阳总装测试到发射目的地的一体化流程,使技术阵地前移,进一步缩短发射准备时间,提高火箭快速响应能力。

作为一款固体火箭,长十一火箭的燃料是提前固定在发动机里的,并能长期储存,末修姿控发动机也采用“预包装形式”,到了发射场后,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测试,就可以实施发射,准备周期短、对发射场保障要求低、快速反应能力强,这些优势让长十一火箭获得了“快响利箭”的美誉。

在遇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情况时,长十一火箭从接到指令到完成发射,任务时长可以控制在24小时以内。

长十一火箭型号办副主任郭源介绍,如今,在非紧急情况的常态化管理下,标准发射场工作周期一般控制在10天以内。在此次任务中,长十一火箭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星箭联合操作,把时间压缩到了两天以内。

据统计,截至目前,2022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圆满完成51次发射任务,高密度的发射频次让4个发射场都档期满满,这时长十一火箭的“灵活性”就显得极为重要。长十一火箭有自己的发射车,不需要占用固定塔架,还有海上发射可以选择,适用于各种发射环境,可快速实现发射。

除此之外,长十一火箭具备陆地、海上两种发射方式,既保障了火箭的灵活性,又可谓各有特色。张鸣介绍,陆地发射重在体现“快”。与液体火箭相比,长十一火箭的操作项目、内容、需要确认项目都有很大不同,环境适应能力和高空风适应能力都很强。而海上发射更能体现其商业价值。

截至目前,长十一火箭已经完成的4次海射任务,用了4个不同的发射点,点位多样复杂,而火箭根据入轨需求,灵活选择了最佳发射点。

如今,长十一火箭已经开始以批产形式滚动生产,为卫星客户动态匹配最合适的火箭,还形成了系列化的卫星适配器产品库,方便客户选择最适合的搭载方式,并在一次次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星箭接口联合优化设计的成功样例,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发射服务。

在期待中,在火箭团队的齐心奋战下,长十一火箭为该型火箭2022年发射任务画上了圆满句号。(顾航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