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六院11所:管理转型 提升创新 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推进技术研究所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3-02-02

作为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主力研发单位,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近年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产业融合”驱动发展,集智攻关一系列新型液体动力技术和高超声速组合动力技术,液体火箭发动机优势技术成功转化应用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领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国家绿色发展以及装备自主可控作出了突出贡献。

推动管理模式转型,系统提升管理效能

11所围绕航天液体动力核心技术创新发展和拓展应用两条主线,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融合发展机制构建以及产品研发模式转型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全力提升管理效能,为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推进技术研究所提供了有力支撑。

首先,构建技术创新联盟,加强科技协同创新管理。

11所聚焦液体动力关键技术和基础理论,实施“双核心+N联盟=1平台”技术创新战略,围绕航天液体动力“需求牵引”和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建立了以“空天往返先进推进创新中心”为代表的14个创新联盟,形成了我国航天液体动力联合创新平台,并依托该平台初步形成航天液体动力原创技术策源地,支撑科研立项100余项,推动关键技术自主自强。

第二,健全优势技术转化机制,助力产业市场化拓展。

11所构建融合发展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部署,设立产业研发创新基金,持续拓展新技术新产品市场,规范项目管理,进一步扩大行业影响力。此外,11所依托航天液体动力高效燃烧传热、先进流体控制等优势技术,深耕节能环保和特种装备两大领域,形成了大气治理、固废处置、热能工程、高端铜箔一体化设备和管线输油阀五大重点产业化项目。

第三,深化数字化体系建设,创新液体动力研发模式。

11所大力推进数字航天战略,构建“基于模型、流程驱动、知识推动、正向设计”的发动机数字化研发体系,重点型号实现统一模型管理、无纸化三维协同研发,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仿真平台,攻克面向增材制造的发动机轻质化设计与拓扑优化技术,推动研发模式数字化转型升级,驱动产品实现从传统模式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

第四,赓续“红光沟”精神传统,打造“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体系。

11所传承扎根红光沟28年积累的液体动力“三线文化”基因,持续打造“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得益彰,人才成长与事业发展同频共促,开放包容与凝神聚力和谐共生”的企业文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建立“以奋斗者为本”价值体系,加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健全“奋斗者有位”的激励体系,建立多元化人文关怀保障体系,营造让“奋斗者有幸福感”的企业氛围。

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管理革新成效显著

首先,液体动力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在联合创新平台的助力下,11所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取得了重大突破;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发动机多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也为我国航天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劲引擎。

其次,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通过优势技术的转化应用,11所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实现营业收入显著增长,多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80余种输油阀系列产品解决行业长期“卡脖子”问题,实现国产化替代,突破了数十种特有技术,申报专利超百项,多项技术获得行业科技奖励。

第三,发动机研制体系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经过数字化工作的系统推进,11所新型发动机研制效率提高至以往的数十倍,发动机研发模式转型实践,为航天技术领域和其他行业的研发模式转型提供了典型样本。

第四,“以奋斗者为本”,为液体动力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11所锻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动力堡垒”,营造出“让奋斗者有为有位有幸福感”的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集团公司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和“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典范企业”等称号,为航天精神的传承弘扬提供了动力沃土。

近年来,11所“两利四率”指标处于同行业较高水平,2020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均有显著增长,经营业绩考核在六院排名第一。(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