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四院:数字化转型推动质量管理“加速跑”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3-04-04

“再也不用把数据一个一个复制粘贴了!”经过一年来的建设和5个月的推广使用,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质量数据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是四院推行质量管控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大大提高了全院产品质量数据管理工作效率,实现了数据高质量高效率传递,推动质量管理“加速跑”。

问题导向 数字质量应运而生

多年以来,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研制已形成适应发动机设计、质量、生产的一套成熟的数据生成及传递管理体系,该体系凝聚了多年生产研制的成功经验。但随着生产任务批量化,也暴露出数据生成效率低、出错率高且不易察觉等问题。

转换整个生产过程的数据信息化管理方式迫在眉睫。为此,四院加快推进产品质量数据数字化转型工作步伐,以41所为牵引,开展了产品电子数据包项目的建设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研发了适用于发动机型号的“质量数据管理系统”。

图为41所职工正在进行质量数据测量工作。 张丹阳 摄

该系统采用分层式模块化设计,分为数据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模型层及数据库,可实现发动机产品质量数据的快速解析和入库、自动提取、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评审材料和证明书同步生成及一键打印、质量分析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

当报告从纸质变成电子,质量管理也像被按下了“快进键”。现在,只要一键导入格式化的发动机及各部件的产品数据,就可实现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虚拟空间的映射和产品质量信息采集,操作简单,高效快捷。

数据转换 为固体动力提供“原油”

“数据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原油。”阿里巴巴CEO张勇曾这样说。的确,数据源是整个信息化体系中的基础和源头,只有具备数据源,才能进行数据整合、数据库的使用并完成对产品的分析和处理。

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规范化表征产品性能,即数据的格式化、标准化和数据库可输入化。只有完成这3项转换,发动机才具备信息化的条件。

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各部组件的传递以产品质量评审报告为主要载体,交付以产品证明书为主要载体,由于前期对各厂所各型产品没有严格的表头规定,因此41所在完成了百余个文档数据及表格格式化转换的基础上,在项目一期实现了型号产品质量证明书和评审报告的“一键输入、一键生成、一键打印”功能,完成了数据一次输入全院信息共享的目标,切实解决了产品数据流转过程中重复输入问题;此外,又在项目二期完成了设计检查确认表、设计关键特性表等100个表单的梳理,实现了表单数据自动抓取、报告文字内容可编辑等功能,具备了发动机设计质量分析报告、发动机生产质量报告等7个报告的自动生成功能。

自系统在型号产品中应用以来,四院已建立百余个型号目录,完成2000余台数据输入,各厂所生成一份评审报告较以往可节约大概50%的工时,一批产品可节约质量管理人员90%的工时,同时降低数据传递和转抄过程中的出错率,有效提高了设计的智能化水平,为反映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过程、评价其性能及质量状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字可视 打造高效率科研流程

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数据可视化。作为最直观的分析工具,数据可视化通过图形清晰有效地表达数据,从而发现原始数据中不易观察到的数据联系。在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数据可视化可使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批生产中产品性能的过程控制与指标合理性一目了然。

质量数据管理系统在实现自动生成报告、自动抓取数据的基础上,还实现了快速统计分析产品数据并可视化展示及导出的功能。以批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过程控制为例,通过系统查询发动机及各部组件各项性能数据实测值动态曲线,便能直观地显示批生产中产品质量的波动变化,实时判断批次生产过程是否出现异常。

“以往数据分析时,设计师需要将很多份质量数据报告汇总、人工筛选和计算,现在只需要几次点击,就能得到这一批次产品的数据分析图,科研流程变得非常高效。”项目负责人41所主任设计师张雁介绍道。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质量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固体火箭发动机质量管理工作摁下“加速键”,有效提升了发动机精细化管理水平。后续,四院还将继续强化顶层策划,发挥41所的系统牵引作用,持续推进数字质量建设工作,为更好地支撑院质量管控数字化转型、科研生产任务高质量完成和推动全面形成“三高”发展模式蓄满强劲动力源。(王思彤 张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