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四院401所产品化工作推进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3-04-07

型号响应周期由6个月缩短到1个多月,安全机构生产装配月度量、年度总量双破历史新高。经过近5年的努力,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产品化示范项目,四院401所安全机构产品货架式管理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安全机构生产迎来高质量发展时期。

删繁就简 产品体系轻装上阵

作为四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401所高度重视产品化工作,提出“自下而上”的工作思路,确定了“零件—关键部件—整机—产品化货架式管理”的四阶段目标。

摸清底数,才能有的放矢。自2018年起,他们按照“总体牵引、专业配合”的协同推进模式,积极与设计方、用户方沟通需求、统一目标,逐一开展零部件技术状态梳理、产品成熟度提升、型谱建设、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设计师选用试验论证等工作。

4年间,该所在标准化通用化上大做文章,协同41所完成了安全机构技术状态的统一,成功将零件通用率提升至96%,作动组件、直属件两大部件的零件规格通用率也分别达到100%、74.4%,型号工艺文件数量减少90%以上。产品逐步从多规格、小批量转变为少规格、大批量,为自动化批生产奠定了基础。

“过去安全机构都是型号‘下单’后再备料,技术文件到位才能生产。现在流程从‘串联’优化为‘并联+串联’模式,缩短了型号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据该所产品化办公室主任田江涛介绍,该模式零件生产及总装以产品为驱动,根据型号需要和产能提前备料,进行生产加工、总装和上货架;试验过程以型号为驱动,型号选用后完成验收试验即可交付。“原来一组干几十件,换另一种零件就要调程序、换刀、换工装,现在一次可以干上千件。”8室调度杜新成说。

自动化赋能 生产过程一气呵成

走进7室电磁销组件自动装配检测系统操作间,只见机械臂灵活转动、来回穿梭,电磁销组件封铆、焊接、测量、精密装配及检测等工序一气呵成。据悉,该系统的应用攻克了短线,使单组电磁销组件装配效率提升89%,装配周期缩短80%左右。

“组批生产条件具备后,以前不好上自动化设备的产品,如今都在尝试了。”据401所产品首席朱燚介绍,自2019年开始,该所全面梳理产能不足问题和质量薄弱环节,引进一批自动化设备,运行“黑灯工厂”加工模式,将关键零件的加工效率提升2~3倍;涡线弹簧一次性合格率提升近60%,成本降低41.61%……

据统计,该所4年间共建立7条生产线,攻克了9项短线,建立了1个立体货架库房,升级改造了4个生产现场。“环境好了,设备多了,效率快了,管理也顺了,生产现场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8室车间一位工人师傅说。

释放效能活力 未来可期

产品化工作开展伊始,该所就成立了以主管业务所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涵盖领域总指挥、产品首席、总指挥、总师主任(副主任)师等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近百人的专业工作队伍。

队伍有了,如何管理队伍、创造价值?该所持续在绩效考核、人才培养等工作中突出产品化硬指标,探索推进专业职务领导人员聘任、科技人才技术职务管理等,不断释放职工活力。截至目前,产品化队伍中共有16个团队和个人受到四院、401所表彰。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2021年9月,401所安全机构整机单月产能较2018年提升2倍,突破历史最高纪录。2022年3月,“型号与产品双驱动”模式正式启动,组批生产、总装完成量当月提高16%;同年8月,在四院批产型号百日攻坚战中,型号响应周期从6个月成功缩短为1个多月。

2022年,401所尝到了产品化工作的胜利果实,今后,他们将继续向产品化货架式管理这一目标冲刺。(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