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型号任务面临“六个新常态”的环境形势,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恒星作为市场化经营改革的排头兵,深刻感受到成本对于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自研开发成本数据分析平台,充分利用已有业务管理系统,以电子看板形式提取、整合成本相关数据,快速实现成本可知可视,并实时与业务管理系统联动更新,以平台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推动成本管控工作。
目标导向,理清型号团队需求
围绕项目立项与研制流程,开展团队对数据的需求梳理,航天恒星市场综合处处长邵怀静说:“近几年,公司68%以上的项目来源于市场竞标,投标之前我们需要开展经济性审查,成本估算是基础;非市场竞标项目,开展型号报审价,同样要有成本数据支撑。”
“现在推行技术经济一体化,对项目负责人提出更高要求,方案阶段需要开展限价设计,用户也加强型号经费的过程管理,要求每月上报经费执行及配套合同情况,对成本数据需求非常迫切。”公司项目负责人林广说。
“装备项目要求100%国产化,产品的元器件选用及成本控制,需要成本数据支持。”公司硬件设计师陈拓说。
为此,航天恒星梳理出综合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设计师等3类成本数据使用主体,围绕岗位职责,深入分析型号团队成本管理需求,明确成本数据知悉范围。按照型号研制流程及数据用途,航天恒星进一步将成本数据分为历史价格数据、项目概算、执行成本数据和质量成本,分别为经济性审查、型号报审价、目标成本管理、限价设计、项目概算提供支撑,为成本控制提供管理基线,为成本执行情况提供反馈,为质量问题分析及精益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以此建立成本数据体系框架,覆盖项目全流程。
问题导向,解决可知可视难点
按照集团公司定义的13类成本数据,航天恒星系统梳理了成本可知可视基本情况,前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数据管理的组织分散,13类数据分别对应6类责任部门;二是数据的“好用易用”性差,型号团队需要通过多个业务系统获取成本数据,用户界面、数据接口都不统一。
为此,航天恒星明确以成本管理处作为成本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型号成本数据统筹管理,打造信息化平台,建立成本数据模型与业务模型间的关联关系,实时采集数据,保障了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高效性。
“随着可知可视工作的深入,我们也发现已有数据治理为系统推广应用的另一大难点。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航天恒星持续开展项目立项和合同执行情况月度清理例会,建立市场、财务、成本和业务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目前已完成近4年全部1491个项目、9915份合同的数据整理,后续将持续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航天恒星成本管理处处长廖瑛说。
多维联动,快速打造成本看板
为了满足相关人员迫切的数据使用需求,航天恒星本着急用先行,重点突破的思路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计划。
“为快速开发电子看板,我们采用BI+低代码应用融合架构,打通财经系统等业务系统数据接口,实时抓取成本数据,解译数据结构建立映射关系,梳理构建人员、组织、课题号、合同等基础主数据,以主数据为基础串联整合相关成本数据,以电子看板形式实现型号团队成本可视,率先满足一线人员业务操作和高频快速决策的需要,实现数据价值快速有效应用。”航天恒星信息化总师廖百健介绍。
目前,航天恒星已开发完成项目负责人、设计师和项目成本看板。项目负责人看板可实现成本数据的集中展示及综合统计、项目成本测算;设计师成本看板可实现单板成本数据自动统计、列表展示,提供基础数据查询接口,穿透显示单板明细;项目成本看板根据部门领域分配权限,可以为综合管理人员提供项目成本综合统计与分析。
持续完善,推动管理集约高效
当前,电子看板已整合6个系统、24项成本数据,能进行多项目、单项目、单板成本的综合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型号团队人员已全部开通权限,平均每天有95人访问系统。“应用电子看板,解决了成本数据分散、获取难、使用难问题,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航天恒星成本管理处高琪说。此外,实施成本可知可视,同时推动了航天恒星相关业务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升。
成本工作永远在路上,后续,航天恒星将继续深入开展成本工作,持续完善成本数据,加强基础数据建设,提高成本管理精细化,大力推行成本建模,面向数据、面向经营、面向监管建立评价模型、决策模型和风险模型,全面推进基准管控,不断完善内部基准体系,建立外部基线对比模型,有效推动成本可控,提升市场竞争力。(张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