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送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飞向中国空间站。“本发任务恰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周年,既是2023年载人航天任务的首战、我国载人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发射任务,又是型号常态化发射的检验之战,对于全年空间站任务顺利实施至关重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指挥孟刚表示。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是为了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的需求研制的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的中型运载火箭。自2016年首飞以来,7年间,长七火箭研制团队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取得了火箭7次发射全部成功的好成绩。“7”也成为不少队员心目中的“幸运数字”,队员们持之以恒用智慧和汗水精心守护着这份“幸运”。
精益求精护送新批次货船入轨
长七火箭副总设计师马忠辉介绍,长七遥七火箭采用零窗口发射技术,按照运载火箭入轨精度参数,最晚可将窗口拓展至推迟120秒发射;采用二级发动机结构增强方案,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本次天舟货运飞船技术状态变化较多。比较显著的特点是,推进舱贮箱从原先的8个减少至4个,腾出的空间用来装载货物。
装载液体和装载货物大不相同。前者密度高,后者相对松散,每次状态都不相同,这样一来,就改变了质量分布。火箭团队对这一变化做了细致分析,对刚度、弹性等特性以及火箭飞行姿态控制等项目做了细致分析。“就像第一次把飞船交给我们的时候一样,我们将全箭特性重新算了一遍。”长七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邵业涛说。
“精益求精”是长七火箭团队的突出特点,这一点从此次采用二级发动机增强方案就得以体现。
长七火箭二级有4台发动机,安装在一个机架下面。机架下产品很多,依靠金属杆撑起来。研制队伍识别风险,加强机架,提高可靠性,但也会增加54公斤重量。考虑到火箭运载能力已经超出任务要求,最终团队选择为机架增重,让火箭飞得更稳。
“在测发流程方面,本次任务优化了地面测控软件,并进行了单机、系统和全箭验证,测发流程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邵业涛说。
长七火箭是我国第一型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从论证之初就考虑到不同轨道任务规划,孵化出基本图谱;制定了“高可靠、高安全”的研制目标,用可靠性系统工程理念策划全生命周期的研制工作。长七甲火箭、长八火箭均以长七火箭为基本型衍生而来。此外,长七火箭也是第一个在沿海地区发射的全低温火箭。大家扎实设计好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防水防潮工作方案,为后续其他型号的发射提供了经验。
目前,长七火箭飞行可靠性评估值达到了0.9871,居世界前列。
测发流程缩短至25天
在本次任务中,长七火箭的测发流程从27天进一步压缩到了25天,发射场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
“自长七火箭立项论证之时,大家的目标就是25天完成低温中型运载火箭测发流程。如今,预期目标实现了,火箭状态也愈发稳定了。”邵业涛表示。
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长七火箭流程优化的历程比较具有代表性,起到了表率作用。在长七火箭首飞七周年、实施第七次发射之际,试验队专门梳理了一份历次发射场工作时间记录。
翻开这份悉心整理的记录表,一串数字标记着长七火箭的流程优化历程:38,35,31,27,25。优化技术方案、优化产品交接、卸船与产品交接两条主线并行……如今,长七火箭的发射场工作时间相比首飞时压缩了13天,缩短了1/3,在国际上处于优秀水平。这样的成果都是从一个个小的数字累积而来的。
效率提高了,组织试验的成本降低了,试验队员们离开家、在发射场出差的时间也缩短了,这是对标“三高”的典型举措。
从立项之初,长七火箭一直在提高效率方面推出典型举措。长七火箭是我国首个全三维设计、制造液体运载火箭。研制过程中,由于设计、工艺和生产准备的工作量巨大,火箭初试样设计阶段采用三维并行协同研制IPD技术,实现设计手段及研制管理的创新,实现全三维结构设计与制造。如今,面向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任务以及后续发射需求,长七火箭团队持续推行去任务化工作,通过统型设计和组批投产推动降本增效。
后续,长七火箭还将持续执行天舟货运飞船发射任务,保障我国空间站的稳定运行;同时,搭配远征上面级,将执行其他卫星发射任务。
马忠辉介绍,未来,长七火箭将开展发动机可靠性提升、阀门密封可靠性改进、整流罩可靠性提升等箭上产品可靠性提升工作,同时开展火箭智能化提升,进一步提高飞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来一次试验队,就要长点本事”
“汽车高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转速大约2500转/分钟,而火箭涡轮泵的转速可以达到18000转/分钟”“火箭发动机室压高达几十兆帕,相当于能把文昌的海水抬升到青藏高原那么高”……在发射场期间,长七火箭试验队开展了12次授课交流活动。
“来一次试验队,就要长点本事。在‘双想’的时候,各个专业的同志都到发射场来,每个专业给大家讲讲课,大家都听一听,加深理解,也借这个机会让其他专业的同志帮助想一想,找出没想明白的、薄弱的或未吃透的,一起去检验。这样可以使大家的水平和能力提高增长得更快一点,要主动一点、提前一点把这个工作做起来。”在试验队进场不久后,长七火箭试验队临时党委就提出了在发射场开展学习培训交流这一工作要点。
讲课活动按专业划分,由试验队资深专家担任辅导团成员、新人作为青年主讲人一同上台讲授本专业的知识,讲课内容覆盖面广、有深度,和火箭研制工作密切相关,吸引了许多队员前来学习。课堂场场爆满,大家讲授专业知识深入浅出,让听课的队员们一下就记住了,培训效果扎扎实实。
长七火箭总体结构系统指挥姜周为这一活动“点赞”。作为2021年入职的年轻人,他已经是队伍中独当一面的骨干队员。
“聆听前辈和同事讲课,有助于更加清晰、系统地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开阔思路,对火箭研制试验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来说也是再学习、再消化、再吸收的过程,受益良多。”姜周表示。
曾经,长七火箭的研制推动了我国运载火箭的技术进步,为我国未来大规模开发利用空间资源夯实了基础,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后续运载火箭的研制打下了良好基础。如今,在这个优秀的团队中,精益求精工作、注重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也正激励着一代代年轻设计师成长成才,在后续空间站任务及其他航天发射任务中挑大梁担重任。(宋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