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已经完成了长二F火箭整流罩的解锁试验并成功交付,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15车间铆接装配工于卫东的心还是一直悬着。
距离火箭发射还有十几天,于卫东像往常一样完成整流罩等部段产品的铆接装配生产任务,并进行逃逸系统整流罩解锁机构的调试工作。
32把锁将两个半罩相连,当火箭达到一定高度时,解锁机构按预定程序启动,在0.02秒、最大位移30毫米范围内同步解锁,将整流罩与火箭分离。
常规火箭整流罩分离时一般采用解锁接头和爆炸螺栓的方式,但为提高安全系数,长二F火箭整流罩采用的是全新结构的机械锁装置,这一解锁机构也被称为航天员的“生命之门”。
“解锁非常关键,锁如果没有连好或者出现卡滞,一旦飞行中出现问题,整流罩打不开将直接影响航天员逃逸,后果不堪设想。”于卫东说。
按照设计指标要求,所有机械锁打开的误差只要小于3秒即可。但按照于卫东的要求,必须同一时间、一声开锁。他认为这一声干脆漂亮的解锁声,最是迷人。
于卫东是一名铆接装配工,从1997年开始参与长二F火箭逃逸系统整流罩解锁机构的调试工作,被称为“921工程”的解锁专家。
为实现一声漂亮的解锁,于卫东穿上了深蓝色的工作服,脖子上挂着耳塞,斜挎一个工具包,工具、零件随时放进包里,防止对装配部件造成划痕、损伤。他带领操作人员开始了漫长的调试工作。
手工粗调阶段,每装一把锁,就要调一次拉杆的长度。进入设备精调阶段,要一遍一遍解锁,计算位移差。
32把锁单边各16把,通过十几根拉杆进行连接,每根拉杆就如同琴弦,要同时让它们执行一个动作,难度很大。
第一次调试完成后,分离程序一启动,就跟放炮仗一样,噼里啪啦一顿乱响,别说一声响了,有的锁甚至根本没打开。
解锁调试并不顺利,但于卫东不厌其烦地拆了装、装了拆,与操作人员一起测试、推敲、摸索。
他们蹲坐在半圆形壳体内,一人紧盯两到三把锁,锁响举手报数,记录位移量。从一次解锁6声,到3声,再到1声……
“嘭!”很大的一声响,32把锁同时开启了。
接下来操作人员还会模拟飞行状态下的解锁力,验证最终解锁效果,以求交付最完美的状态。
逃逸系统整流罩解锁机构最后一次解锁是在车间完成,到发射场之后不会再进行调试。如果在经过长途运输、起吊的过程中造成固定拉杆的螺母位移,同步解锁就不存在了。
“所以我们要保证32把锁一声响,所有拉杆必须锁死,仔细检查,不允许出现搬运过程中让拉杆位置出现任何偏差的现象。”于卫东说。
由于每一发火箭整流罩在装配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零件加工误差和组装配合误差,对操作人员来说,每一次解锁都是一次新的尝试。
于卫东吸取每一次解锁试验的教训和经验,他将整流罩装配的种种细节手写在生产记录本上,这是他常年从事整流罩装配的质量保证小秘籍。
为提升操作人员的整体操作水平,于卫东将生产记录本推广到全班组使用,将整流罩装配的各项技能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操作工人。
5月30日9时31分,火箭点火,3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奔向空间站。当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精准进入预定轨道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于卫东心里终于踏实了。(邓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