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傍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3、2、1,点火!”
伴随点火指令,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远征一号S运载火箭穿过戈壁还未散去的蒸腾热气,呼啸着腾空而起,现场掌声热烈,欢呼声一片。
时间回到两天前。7月7日,在一个简短而隆重的仪式上,老肖、小周、老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奖牌,奖牌上“质量之星”4个字格外亮眼。对于他们3人和因工作未到场的小贾来说,这份来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荣誉让人倍感激励和温暖。
荣誉的背后,是航天人日复一日繁杂、重复乃至单调的工作日常。
干值得骄傲的事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晚上9点左右太阳才下山。从厂房回宾馆的路上,长二丙火箭控制系统指挥小周举起手机拍下天边的夕阳。
27岁的小周博士去年刚从清华大学毕业。他戴着眼镜,总是笑眯眯的,大家都说他“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不久前,一位面临择业的清华校友找到小周“咨询”,问加入航天怎么样。“那我肯定是热情欢迎他来呀!”小周笑着说,“学校一直鼓励我们‘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投身航天事业,探索浩瀚宇宙也正契合了学校对我们的期许,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干值得骄傲的事’。”
说到值得骄傲的事,就不得不提到这次小周和同事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实现北京远程测试网络系统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远程辅助测发系统互联互通。
“二者互联互通以后,很多本来要到发射场来的设计人员就可以直接在单位开展工作,北京的设计工作与发射场的测试判读工作并行开展,测发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可以说是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说起这些,小周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没有责任心,干不好这项工作
长二丙火箭吊装这天,54岁的老宋和同事们站在塔架上确保对接平稳安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天总是很蓝,阳光明晃晃的,照得人头晕,老宋眼睛眨也不眨,看着庞大的火箭一子级被吊在空中,以极缓的速度从水平翻转成垂直状态。
“没有责任心,你干不好这项工作。”作为一名干总装近35年的老师傅,这种场面老宋已经经历了无数次,但他从未有过放松。“这时候精神是高度紧张、高度集中的,因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差错,都会影响到发射的成败。”老宋说。
什么叫小小的差错呢?“我们特别怕一个东西,叫多余物。你的一根头发掉进舱内,这就叫多余物,空气中有漂浮的尘埃、浮尘,这也叫多余物,电连接器里头如果进入了一个小颗粒,这也是多余物。这个小颗粒可能阻断插头和插座的接触,这就是影响任务成败的事。”一说起专业知识,老宋认真了起来。
压力大,但要做好每个细节
“那是我们最害怕的东西。”火箭总体装配工小贾同样用“怕”来形容多余物,“像在火工品上箭这个环节,我们会有自检、互检和专检3道检查,检查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看有没有多余物。”
因工作需要,小贾在发射前就返回北京了。因为工作忙,直到晚上9点多接起采访电话时,他才刚刚下班。聊了一半,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孩子的哭闹声音,那是他未满周岁的孩子。
“这次回来,孩子见我第一眼先愣住了,可能是看着眼熟吧,过了一会儿才对我笑了。”小贾语气中带着些心酸。
2021年,小贾参加了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任务。那时,他刚刚结婚。“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这样,总是要和家人分离。你问苦不苦,从这点来说确实是苦,但我们也都能坚持下来。”小贾说。
工作几年来,小贾见证着中国航天发射任务一年比一年密集。“你就看咱们所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里常常是几个任务并行。咱们现在一方面是高密度发射,另一方面发射周期也缩短了。”小贾说,“压力确实大,但还是一定得把每个节点的工作做好,保证不出任何差错。”
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上面级准备就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后端测试厂房的一个房间里,本次任务远征一号S上面级01指挥老肖对着话筒报告,他正带着团队进行火箭发射前的测试。
仔细看了会儿屏幕里的数据,“咔哒”,老肖用下巴顶了下手里的按动式圆珠笔,开始在册子上奋笔疾书。不一会儿,他又从椅子上弹起来,大步走到对面分系统指挥身边,俩人开始讨论起来。
“测试时你确实要保持一个精神紧绷的状态。不过型号现在已经到成熟应用阶段了,每一个步骤都有详细的流程,每一个突发状况都有完备的预案,很少有那种前一秒风平浪静、后一秒惊涛骇浪的紧急事件。”老肖说。
“但在上面级研制攻关的初级阶段,尤其是技术方案找不到改进方向、没有头绪的时候,那确实是非常煎熬。”老肖紧接着又补了一句。
对于为什么加入航天这个问题,老肖笑了笑说:“那就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了。”
老肖从小就立志加入航天。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后,他读了一院的研究生,从此踏进航天事业的大门。一晃20余年,老肖说他从来没有后悔。
采访结束后,老肖发来了几张试验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照片,试验队员正前往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塔架。“现场非常震撼,你看当时的设备多么简陋,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发射了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老肖发来消息。
照片上,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塔架在浩茫天空下巍然伫立。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就是在这里载着“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如今,这座塔架已光荣退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迎来一批批参观者,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依旧一次又一次被火箭尾焰点亮。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这片戈壁上总是有一批有梦想、善创新、肯实干的人,书写着逐梦太空的故事。(王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