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航天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12所持续开展青年科技人才“减负”工作,优化培养模式,注重减负提效,科学考核评估,激发青年创新潜能与活力,让航天青年在大有可为的时代浪潮中大有作为。
图为八院812所“星语星愿”午间茶坊现场。王弘皓 摄
聚焦青年培养,打造引领青年科技创新的“发动机”
812所始终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型号攻关中挑大梁。
该所通过创新责任令、课题组长负责制、聘请科研导师等举措,打破职称、年龄限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大胆开展原创、前沿、交叉性研究工作。
同时,紧密围绕新形势下青年需求的新变化,认真研究科研人才成长的新规律、培养的新方法,建立多级多梯队培养模式,一人一策式推出“菜单化”服务,搭建“多维立体”成长通道,专门设置资金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自主研究。
“青年员工入所第一年就能申请所内自主研发项目,28岁就能承担院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35岁就能成为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课题负责人。”该所人力资源处处长王松超说。
812所始终坚持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各类青年活动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连续开展“三十而立”“青年素养提升工程”等主题活动,邀请老一辈航天专家向处于“而立”之年的青年讲述老一代航天人科技报国的生动故事,继承和发扬航天精神。
做实“减负”提效,锻造促进青年科技创新的“助推器”
针对科研项目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流程执行、经费审核、节点考核等大量事务性工作占用过多精力的问题,812所成立研发管理部门,减轻科技人员的事务性工作比例。研发管理部门承担了大量项目沟通协调、预算执行、采购报销等工作,并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
该所在项目研究原材料采购方面,大幅优化流程,科技人员仅需提出技术指标,后续相关工作由研发管理部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完成,科技人员只需要在交付节点准时查收,大大减轻了他们的非科研工作负担。
“现在,科技人员仅需要关心‘科研数据表格’,而不用发愁‘事务性表格’,非科研工作时间显著减少了。”研发中心主任刘刚说。
812所还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该所将学术会议、项目调研等出差流程一键关联,科研人员在手机上就可操作,无须在经费报销方面“跑断腿”。
在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上,该所创新评价方式,形成了完善的青年科技人才职称职务破格晋升制度,破除“四唯”倾向,正确看待和运用论文指标,合理设置评价标准,激励青年员工把论文写在卫星AIT岗位上。该所青年科技人员纷纷表示不再担心考核的压力,可以真正享受到科研过程中的快乐。
凝聚创新资源,搭建激发青年科技创新的“处理器”
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方面,812所完成了从“跟随式”考核到“主动式”服务的转换。研发项目从申报到结题,由专人全程跟踪、专家参与指导,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关键成果提出转换与应用建议,使科技创新所得技术、成果能更有效地应用于型号上。
该所通过举办“青枫”科技大讲坛、成立青年博士联盟、建设卫星AIT实训中心等,不断提升科技人才学术水平,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创新氛围;倡导青年主动对标新领域、新技术开拓实践,精心组织策划青年创新大赛,邀请专家点对点指导,激发青年创新活力,打磨精品项目输送至更高舞台;打造“星语星愿”午间茶坊品牌活动,邀请所领导与青年研究师们喝茶、聊天。
“午间茶坊是所领导了解青年思想动态和需求的一个窗口,喝喝茶、聊聊天,双方的距离感没有了。”该所团委副书记王治说。
在一系列关爱举措的保障下,812所青年科技人员高效开展技术研究工作,不断推动新的技术成果落地,促进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后续,该所将持续落实搭台“减负”措施,让青年科技人才担当主角,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航天强国实践中建功立业。
(苏京 李瑜婧 王弘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