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在重大项目任务中进一步发挥青年作用指明了方向。
作为航天科技集团专门组建的以科技创新为主责主业的研究院,航天创新院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着力减轻青年科技人才非科研负担,进一步释放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项目中挑大梁、担重任,让更多优秀青年脱颖而出,努力打造航天创新人才高地,为加快航天强国建设、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贡献更多青年创新力量。
图为航天创新院青年员工交流科研工作。陈志明 摄
让青年科研人员“唱主角”
“即便刚到院里工作,我们这些年轻人也能有充足的时间开展科研工作。这打破了我对传统科研院所的刻板印象。”说起“减负”,今年8月刚刚来航天创新院工作的博士侯森浩既有一丝意外,又感到十分满意。
据了解,航天创新院为科研人员统筹配备了科研助理,让青年科技人才不需要为跑审批表格、跑经费报销头疼,有效避免了科研时间的“碎片化”。同时,创新院让青年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中“唱主角”,减轻非科研负担,一心一意谋发展,专心致志搞科研。
在由科研人员确定技术路线、选择协作单位的基础上,航天创新院将签合同、办采购等复杂烦琐的事务性工作由管理部门统一开展,保证青年科技人才能将80%以上的工作时间用于科研活动。
让侯森浩感到意外的不只时间分配这一点。作为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入选者,侯森浩刚刚入职就评上了副高级职称。
“如果只看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工作年限,侯森浩都不占优势。但是我们看到了他的科研成果的价值,也看到同行对他的认可。”参加职称评审的专家解释说。
今年航天创新院第一次开展职称评审,该院结合实际,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类和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类,并且根据代表性成果进行综合评定。
不仅如此,航天创新院还建立了以首席科学家为代表的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并特别设置了破格晋升章节,明确了破格晋升的条件和程序,不唯“帽子”、不唯论文、不唯奖项、不唯项目,强调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的贡献,落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破格晋升机制建设的要求,创新构建人才自主评价体系。
上高平台 入主渠道 挑重担子
为了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创新院助力青年上高平台、入主渠道、挑重担子,推动他们到第一线、进最前沿、创新工作。如今,青年科技人才已经逐渐成为该院干事的主体、创业的主力、科研的主角。
“85后”博士王鹏飞从事的是先进材料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担纲研发的一项技术近日获相关领域重点项目支持。在航天创新院发起组建的由15名两院院士指导、30余家优势科研机构参与的航天超材料/超结构创新联盟中,王鹏飞担任理事长一职。
由“85后”领衔牵引推动我国航天先进材料的研究应用,这样任人唯贤的现象在创新院并不鲜见。
在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的同时,航天创新院还大力使用培养青年科技人才。“90后”博士王振亚在科研中崭露头角,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航天创新院委任其承担某专项学术秘书岗位,鼓励其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为了激发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航天创新院还出台了快速支持项目管理制度,简化申报流程,采用灵活配置、放权使用的经费管理模式,赋予项目团队充分的经费使用主导权和研究计划设置权。
除了提供就餐和住宿外,航天创新院还开通了多个时点的班车,让青年科技人才免于“衣食住行”的负担,心无旁骛地投身到科研中。“来到航天创新院后特别忙,但是院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生活保障,让我们可以专心于科研工作而不必太操心生活琐事。”今年的应届毕业生韩歆哲博士是大家口中的“拼命三郎”,院里对青年员工的种种关怀举措让他对这里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
此外,航天创新院还将薪酬分配比例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生、博士后,全年薪酬基准提高30%以上。
(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