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八号改进型火箭暨通用氢氧末级动力系统试车试验队开展试车任务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4-01-12

近日,3.35米直径通用氢氧末级运抵京西云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长征八号改进型火箭暨通用氢氧末级动力系统试车试验队和六院101所紧密协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动力系统试车准备工作。

试验准备工作量大、周期紧张,按常规流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试验团队坚持“后墙不倒”,为按时完成产品动力系统试车,尽最大努力冲刺拼搏。“挑战自我,将看似不可能变为可能,只为兑现原有的承诺。”长征八号改进型火箭总设计师宋征宇说。

“天气太冷给外场试验增加了难度。”计划调度商显扬说。雪后强寒潮接踵而至,大风降温的极端天气给队员们又增加了一重考验。

空旷的室外试验台周围没有遮挡物,寒风肆无忌惮地袭来,直往人衣服里钻。一楼试验台中间的塔架上,五六个试验队员正忙碌着,有的站在梯子上安装设备,有的手扶梯子观察产品状态,还有的正拿着本子记录数据。专注让他们忘记了寒冷,但口中呼出的白气清晰可见。

“最冷的时候,体感温度约零下20摄氏度,走路都不用使劲,风能吹着人往前走。一些精细的工作戴手套干不方便,大家只能徒手操作,冷得受不了就用暖水袋、姜汤这些土办法取暖。”调度人员关冲介绍,试验台里的梯子把手上都用胶带缠着一层黑色塑料泡沫,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梯子刮蹭到产品,另一方面也是避免队员们手扶在上面太冷,把手冻坏了。

副总指挥王婧超介绍,此次试车试验是长征八号改进型火箭研制过程中最大的试验,动力系统、电气系统、结构系统、地面系统等全系统参加试车,试验成功对后续型号产品首飞及整个研制工作都意义重大。

坐在测控中心最中央的是此次动力系统试车的01指挥,他紧盯着屏幕和电脑上的数据,不时向前方发出指令。“从产品运送到试验台,他就来跟试验了,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十几天,每天都‘钉’在这个椅子上。”一旁的同事说。

现场的大部分队员都是这样,白天开展技术交底、产品状态确认、分系统测试等工作;晚上开会讨论第二天的工作流程,把文件操作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每天晚上大家都忙到10点多,有一天箭地气路对接,大家一鼓作气干到凌晨4点。”商显扬说,“这次产品研制进度非常紧,新研产品本身难度就比较大,动力系统试车现场需要临时处理的问题很多。我们要随时处理,并在当天把进度抢回来。”

在紧张的试验工作现场,一个试验队员正在埋头记录,手指被冻得通红。“现在操作人员正在拆发动机接口保护盖,我们每次都要详细记录它的状态。这些接口的面都是密封面,后面要装大喷管,所以要认真检查,确保密封面没有磕伤。”工艺人员任立民介绍,“这次试验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新’,产品新、状态新,连试验台的地面设备也是新的,我们需要应对的新问题也更多,需要大家集中精力,把每一步操作都做到最好。”

3.35米直径通用氢氧末级试车前需要在天津完成总装,一般需要2个月时间,但队员们咬定节点不放松,仅用25天时间就“超速度”完成总装工作。高效完成的背后,是试验团队的全方位保障,是队员们的连日奋战,是相关单位的大力协同。

计划调度古海轮介绍,团队提前策划,将工作计划细排到每一天、每个小时,副总师、系统相关设计人员、调度人员都住到了天津现场全方位保障,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出现问题能第一时间解决。

为了抢进度,总装人员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时间,每天干到晚上12点以后;相关单位则在总装过程中“见缝插针”,并行开展绝热层粘贴等工作。

完成总装,试验团队又迎来了新的考验——如何保证产品按时起运。“当时天气预报显示晚间将迎来初雪,后面几天还有持续大雪,如果不能按时将产品运到试验现场,试验时间至少推迟1个星期。”

锚定“按时起运”的目标,试验队员当天晚上赶往高速路口,与地方政府、相关交通运输部门进行了多方协调。最终产品按时起运,并按照队伍前期周密规划的路线顺利抵达试验现场。

“大家凝心聚力、不畏辛苦,就是想迎来我们最终的圆满成功。”正如王婧超所说,刺骨的寒风吹灭不了试验队员们心中的火热,重重困难更阻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面对必须完成的任务,他们只争朝夕、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兑现心中那份承诺。

张娟娟 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