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导管协调专项提升、结构组件批产化、工序流程重构等工作,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可实现发动机交付后60天内完成火箭总装总测及发射的目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149厂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项目执行经理马璎介绍。
作为八院长征火箭的总装厂,149厂依据工作策划,从人员、产能、质量管控及技术改进等方面细化布局,持续开展能力建设、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强化重点资源统筹与配置能力。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批量化,该厂大幅提升运载火箭响应速度及性价比,赋能火箭总装总测新发展。
全链路“体检” 批量化“手术”
“高效率完成任务是实现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也是必然要求。”作为总装厂,149厂始终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总装周期为导向,对现有总装流程进行适应性优化,强化过程控制。该厂通过对各型号总装、发射场研制流程各环节开展“体检”分析,识别低效、无效、反复、不畅的装配环节,以取消非必要、合并同质化、简化冗余项、重排工序流为原则开展了“外科式手术”,从而实现了从总装到发射全链路的流程优化。
聚焦火箭任务响应速度和生产效率,149厂对火箭研制生产流程进行“体检”,并“对症下药”建立了总装驱动的批量化研制生产模式,解决了传统火箭研制生产过程中的堵点,形成了更高的竞争优势。对标一流企业标准,该厂对新的批产模式进行提炼,将管理要求整合成一组关联性强的标准架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火箭批量化研制生产体系。
智能产线上新 滚动装配再出发
“新征程上,我们要因时而变、敢为人先,面对型号任务增长新常态,必须应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模式。”149厂运载火箭总装分厂厂长李亚军说。近几年,149厂抓住时代发展机遇,赋能产线建设,打造精益、高效、智能的航天数字化总装生产线。该厂以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助推模块为试点,建设了一条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并逐步向其他型号推广应用。
由此,149厂建成了基于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总装流程再造“主线”,形成了以面向总装流程的单元化敏捷物资供给及基于数据驱动的全流程过程质量控制,培养了辅助有轨工位、半自动化工艺装配、面向服务单元的专业化装配团队。
建成了生产线、配备了专业装配队伍,便可以系统开展结构化流程化工艺体系、自动化装配及测试、数字化在线产保、精益化配套与物流管理等工程实践。149厂遵循“总装流程阶段化、阶段工作主辅线、辅线工作单元化”原则,通过优化厂房布局,初步完成了火箭助推模块数字化柔性脉动生产线建设,形成“一条产线、四个工位、三个单元、两助推并行”的生产模式,全周期滚动式装配;同时形成了从原材料备料投产、零组件配套出库、现场待装产品存储各层次与脉动生产线节拍相适应的配套物流模式;基于智能制造执行系统、数据包系统、在线确认等厂所联动体系,实现了对全过程数据在线获取、分析及在线确认。目前,产线已经具备每年5发(20个)长征五号助推模块总装的能力,实现了批量、高效、精益、低成本制造。
打通“端到端” 实现智能化
加快数字化赋能航天型号产品科研生产模式转型,需要通过“六个统一”实现型号科研生产模式的数字化协同。“我们要持续坚持打造数字化总装总测新模式,以数据包为抓手,打通试验管理平台、科研生产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全链路,从而实现总装总测无纸化运行和过程质量数据的精细化管理。”149厂运载火箭总装分厂党总支书记于文凯介绍。
面向生产一线操作,总装中心实现了数字化无线操作终端的开发应用,满足了数据、声像记录实时在线采集、上传、确认等功能,并且有效解决了箭上狭小空间下声像记录拍摄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大大提升了总装效率。“自从建立了声像记录的数字镜像,操作人员就可以对照进行采集、确认工作,从而避免了声像记录错判、漏判等问题。”149厂运载火箭总装工艺员李锐介绍。与此同时,总装中心还进一步搭建运载火箭视觉模型库,自动完成图片AI在线检测,实现智能化判读。
队伍“统型”调配 打造总装“特种兵”
多型号并举、研制与批产并存的新形势下,实现统筹调配、保证各方任务顺利开展是运载火箭总装总测中心的首要任务。其中,推动总装工段去型号化、全面发挥平台作用是关键,进而实现人员、资源的统筹调配。
149厂运载火箭总装总测中心以平台为依托,建立完善的人才技能提升机制,形成系统性培训体系,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中心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进而打造出一支本领过硬的航天总装“特种兵”队伍。
通过多年来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总装总测中心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同时,在平台的统筹下,该厂总装总测能力仍在稳步提升,已具备年总装40发以上运载火箭的能力。
(丛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