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航天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密切配合,外协生产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作为航天最大的总装企业,专业种类全、产业规模大,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更复杂、更难,对于211厂而言,如何处理自主生产与外协生产的关系,是实现改革经营目标的必答题。
保交付≠不计成本 外协必须管控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为了适应科研生产任务的持续增长,部分零部件依靠外协生产。完成任务是使命职责,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交付、保成功,但作为企业,经营是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那么这个“代价”就必须要与经营挂钩。
据统计,211厂每年都有大量费用用于外协生产,外协成本已经成为经营痛点。“这背后也暴露出问题,我们的经营质量和生产效率还没有适应形势,企业要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和经营质量。”211厂生产处副处长陈宏亮说。
去年,该厂按照“规模化外协,充分竞争、压降价格”的思路,全面启动了外协集团化管控工作,逐步设立了多项机制。
首先是“设门槛”,设立供应商准入机制,只有通过审查的供应商才能进入供应商名录,而只有名录内的供应商才可以承担211厂外协工作。其次是“统一管”,将分公司、子公司外协项目纳入本级管理,实现统一管理、规模化管控。最后是“比价格”,组织外协供应商开展现场看图、询比价、价格谈判工作,利用智能协同平台询价,并根据报价结果,选取最低报价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降低成本。
2023年,211厂外协支出成本压降了3000多万元。然而对于企业而言,仅仅压降外协价格还远远不够。
发挥自身优势 把任务拿回来
从2024年开始,211厂的外协管控专项工作翻开了全新篇章。对于生产管理者而言,要想降低外协任务量以及外协成本,最大的问题是怎么确保完成任务。
“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统筹资源、提升效率上。”该厂生产处主管刘昀介绍,“现在生产效率在不断提升,我们要把工作做得更加精细,确定哪些任务可以不用外协,由企业内部单位生产。”
今年年初,在各型号副总指挥的带领下,各支队伍对往年所有外协项目进行了细致调研,再结合当前211厂各车间生产能力,减少了一批外协项目。不仅如此,在调研过程中,一项重要信息得到了生产部门的重视:部分单位有能力承担其他单位原计划送外协生产的任务。
综合前期调研结果,211厂《产品外包管理程序》《型号产品外协外包管理办法》相继修订完成。修订后的制度,对外协的产品类型进行了更细致地划分,只有工艺稳定、产品质量合格的产品才可进行外协,同时制度也更加突出了对产品外协必要性的审查。
与此同时,生产部门开始编制《211厂生产类揭榜挂帅实施细则》,形成承揽机制,鼓励有能力的单位主动承接其他单位原计划进行外协生产的任务。
想要政策落地,离不开作业计划考核这一“指挥棒”。“指挥棒”要求各零件车间只能交付计划内的产品,想要完成更多的任务增加效益,可以揭榜承担外协任务。“对于揭榜承担的外协任务,在提高车间劳产率的同时,还可以申报管理创新奖励。这不仅体现了精准投产,更有利于外协任务回流。”生产处处长贾师强说。
“我们还能完成更多任务”
在天津火箭公司51车间,由于火箭框环类产品任务数量激增,是需要外协的重点产品。经过不断优化流程,提升设备利用率,51车间逐步减少了外协任务量。
而此时,几百公里外的南苑厂区,同属机加车间的1车间也有着自己的烦恼。1车间虽然自身的机加任务也趋于饱和,但任务大部分集中在数控设备上,立车数控设备上的任务量较少,设备资源使用并不均衡。
“每次看到部分设备闲置时,我都在想,有没有机会承接更多的任务,增加车间和员工的收入。”1车间主任孙长征说,“这次听到51车间有需求,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分析框环类产品的加工条件。”
确认具备加工条件后,在生产部门的协调下,1车间迅速投入生产,仅这项任务就给1车间带来了900余万元的收入,同时也为211厂节省了几百万元的外协费用。
有的车间努力承接其他任务,有的车间则积极提升自身能力,努力减少外协产品数量。原先,17车间的涡轮盘任务也由于任务数量逐年增加,需要外协配合生产。今年,该车间决定将任务拿回来。不光生产部门给予考核优惠政策,车间内部也制定了自己的奖励办法,激励员工多劳多得,实现个人收入与车间收入双增长。
“这可是实打实的收入。大家现在很有积极性与热情,我们组内已经‘三班倒’24小时生产了。”17车间电火花组组长说。据统计,该批涡轮盘产品可为厂里减少外协支出100余万元。同时,各车间也纷纷行动起来,3车间减少了部分壁板类产品的外协数量,23车间开展了膜盒、波纹管产品全自主生产……
2024年是211厂改革转型与经营能力提升的关键一年。经过全厂不懈努力,在半年时间里,211厂已经减少了2706项外协项目。目前,该厂生产部门仍在组织各型号精准投产,激励各单位自行产出,统筹各车间生产任务,进而最大限度减少外协任务。“压控外协”永远在路上。未来,相信211厂还有更多降本增效的故事发生。
(曾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