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八院149厂质量管理模式获上海市市长质量奖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4-09-27

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围绕发展需求,紧贴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际,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探索实践先进方法,改革创新模式机制,构建了“全流程、全周期、全要素”的航天精益质量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荣获2023-2024年上海市市长质量奖。

“全流程”业务融合

提升精益化管理能力

随着科研生产任务量的逐步攀升,149厂主动实施流程管理变革。“在梳理业务流程过程中,我们把流程化、信息化作为主要的提升方向,带动了管理模式的‘三个转变’。”航天科技集团宫春雷介绍。

宫春雷所提到的“三个转变”就是围绕业务流程开展的优化工作,实现了从“围绕产品质量过程管控”转变为“全部业务流程管控”,从“文件化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管理”,从“符合性管理”转变为“业务流程和结果的管理”。

在业务架构方面,149厂形成“战略、运营、支持”3个层面的业务全景图,构建包含采购供应、生产制造等21个业务领域的主框架,形成了96个业务组件、1078项流程。另一方面,149厂以流程为核心,分解管理要素,按照“业务域、业务组件、流程、子流程”4个层级,构建要素基础库,统一管理语言,将合规要求、岗位职责与实际业务融合。

为进一步优化完善流程,149厂构建“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按照“业务场景齐全、流程衔接顺畅、角色职责清晰、管理记录完整”的思路,对现有流程进行了增加、优化、显性化等升级工作。宫春雷说:“通过‘一体化’运行管理体系,我们把隐形的流程显性化,从而让流程更加规范,逐步把‘人治’变成‘法治’管理,并且可以通过经营指标体系查看、分析实时的经济运行、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等业务数据。”

“全周期”闭环管控

实现企业价值链增值

为满足用户需求、企业良性经营与可持续发展,149厂从“面向体系、面向产品、面向组织”3个维度,不断革新机制,形成了“项目+产品”的精细化管控、“预算+成本”的全价值链闭环管理、“事业部+产品分厂”的矩阵式全责任主体、“科研项目+责任中心”的绩效精细化管理等4个层面。

在面向体系方面,149厂推动项目成本价值链全过程闭环,构建全价值链管理机制并嵌入项目全周期管理过程,实现全责任主体、全项目、全要素的预算与成本管控。“通过管理机制的改变,让项目产出做到了投产柔性化、生产制造数字化、质量风险最小化、产品交付可视化,对项目的价值结果评价也更为客观。”宫春雷说。

在面向产品方面,149厂成立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和预算中心,推动基于产品实物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融合,持续优化内部市场化运营的产品成本精细管控机制。

在面向组织方面,149厂搭建“事业部+产品分厂”科研管理组织架构,实现项目全周期管控和成本精细化控制。

“全要素”支撑保障

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在“全要素”建设中,149厂依托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服务一线、支持一线、保障一线”的作用,形成人力、财务、技术等方面通力协作的运营环境,为航天精益质量管理模式提供有效的着力点。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首要资源。149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精心选育培养开展工作,稳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在人才选用方面,我们不仅要做好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升,还要建立技能人员梯队,这样才能为制造型企业提供发展的基础。”149厂人力资源部石磊补充道。

149厂充分认识理解“过紧日子”的理念,以管理会计应用、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支撑手段,通过构建资金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成本管控体系、风险管控体系四大体系,形成大财务内循环支撑经营管理大循环,有力支撑企业战略落地及经营目标的实现。

作为首批上海市智能工厂,149厂坚持系统思维,建立信息资源识别、治理、开发、利用、维护的管理机制。149厂信息化部程辉介绍:“作为制造企业,智能工厂的建设要拥有一个跨单位协同发展的网络体系,它必须兼具标准化、结构化、可视化。”

后续,149厂将依托“三全”质量管理模式,持续提升核心制造能力,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加强复杂航天产品制造、多型研制生产并举的示范作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杨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