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四院42所提升岗位效能保型号任务成功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4-10-18

一把手总体负责、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牵头部门全程管理……一直以来,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2所从班组入手狠抓质量管理,积极推进班组岗位效能提升,强化统筹协调,精心部署实施,压紧压实责任,抽调骨干力量,明确责任分工,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全面提质增效,为圆满完成高密度科研生产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技术有真功 质量有底气

近日,42所“张朝林创新工作室”与“张文龙创新工作室”创新联盟启动。创新联盟围绕混合式气体发生器开发项目,实现班组技术与资源共享、研发和生产互助。

“我们不是做几百件产品,而是几百万套,设计要满足产线规划的质量要求,必须从设计定型到工程化转化实现质量可控。”该所侧气囊气体发生器主任设计师毛龙说。

该所化学气源课题组发挥20年来在氧气和发生器上的技术优势,跟踪国内外主流产品发展,坚持“五链融合”和“科研融入四结合”工作模式,全面剖析上下游产业链,强链补链,寻找技术突破口,不断提高攻关创新能力。

该课题组依托湖北省隆中实验室、应急救生与安全防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借鉴汽车行业先进方法开展创新攻关,以创新能力反哺市场,不断发展建设“自控型”团队。

在课题组里,年仅26岁的青年职工已成长为能全权负责涉及机械、电子、控制等技术系统产品项目的骨干。该课题组通过不断激发成员的创新活力,持续加快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建设,促进技术交流、攻关创新、上下游工序的衔接及成果转化,推动课题组效能提升,把工作做实做细。

作风靠得住 质量信得过

在42所,曾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的201室课题组始终秉持“为国家负责、为用户服务”的指导思想,确保产品生产不因配方设计出现质量问题。该课题组建立完善七大管理制度,实现对质量的有效监督、检查与考核;将质量各项指标落实到人,将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应用到科研生产,通过“管理乌龟图”“基因工程”“构—效关系总结”等方法,为质量改进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确保神舟飞船逃逸发动机质量万无一失,该课题组先后进行原材料备料模式改进、原材料贮存方法改进、性能包络线控制等多种质量控制,按技术发展需求搭建各类创新平台,从工艺、老化、力学等入手开展性能研究,将产品一次性成功率提升至100%。

按照“总师—课题组长—设计师”分级负责制,该课题组持续深化项目精细化管理,立项时把“任务书”作为源头把控质量风险;每周至少2名技术人员下厂跟产,掌握第一手生产状况信息,确保产品质量一致、稳定;开展“质量回头看”,通过“检查—整改—反馈—复验—回头看”的闭环管理机制,切实解决科研生产任务量增加与保证质量之间的矛盾。

文化树品牌 质量树规范

在关键原材料生产班组现场,该班组通过ARR(绝对风险降低)管理办法让各房间、设备、6S、物料等管理职责精确到人,用“责任一肩挑”的方式化解质量风险。面对需求量增加以及产品种类多、相应设备少等困难,该班组从取样分析、工艺、参数各环节摸索,调整生产节奏,通过批次间质量一致性提升行动,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显著提升生产效能。

该班组拥有自己的Logo、自创的歌曲以及目视化习惯性违章警示等一系列班组特色工作法。其中,“能力矩阵看板”上众星云集,有老而弥坚不断拓展自己岗位能力的老同志,也有经过各种历练最终成为班组多面手的90后代班长;“目视化6S管理”抛弃以往枯燥的纸张和文字,以“真人漫画”上墙的方式,让员工对违规现场的触目惊心心生敬畏,对规范现场做到见贤思齐,培养良好的质量习惯;“产品履历书”是班组自查后,主动提升质量工作标准的新产物,能精准记录产品名称、批号、原材料、合格证、任务来源和工艺规程等信息。

原材料生产班组是42所的老牌班组,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传承,班组逐渐形成自己的“101文化”:坚信安全和质量不止步于满分,更要追求101分。“打个比方,如果说产品是我们自己的孩子,那么在‘产品履历书’上,它们上的哪所小学都能一目了然。”该班组组长骄傲地介绍道。

与此同时,该班组用独具特色的管理经验,打造出定位清晰、善于学习、紧盯重点工作的优秀团队,不断推进“保质量、争一流”班组建设,为新常态下保型号任务成功筑牢基石。

杨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