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盐度探测卫星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4-11-15

11月14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海洋盐度探测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4年,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全年的6次发射任务。六战六捷,再度印证了长四火箭的高可靠性,也是对长四型号团队持之以恒追求自我革新的最佳注脚。

搭载“小翅膀” 落区精度不断提高

作为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家族的重要成员,长四系列火箭已圆满完成了风云、资源、高分、海洋、嫦娥四号中继星等近地轨道重大卫星工程建设任务,并在火箭子级落区控制、多星发射、末级留轨应用和动力故障诊断与飞行任务重构技术方面不断探索创新。

为进一步提升多样化任务的执行能力,长四系列火箭以“性能优、成本低、可靠性高、任务适应性强”为目标,在系统设计、工艺技术以及发射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改进。

针对冬季发射的任务特点,长四乙火箭团队对全箭采用了冬季保温措施。火箭的三级发动机舱段以及卫星整流罩等关键部位均得到了有效的保温处理,确保了火箭在寒冷条件下正常发射。

遥感卫星功能需求的不断提升,对火箭运载能力、包络尺寸以及任务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长四火箭研制人员于泽游介绍,本次载荷的包络较大,因此选用了整流罩筒段直径4米的冯·卡门整流罩。如果未来有更大的包络需求,还有“更大尺码”的4.2米整流罩可选择。

栅格舵作为火箭飞行姿态控制装置,常被设计师形象地称为火箭一子级的“小翅膀”。在本次任务中,长四乙火箭搭载了一子级栅格舵落区控制系统,极大缩小了落区范围。自2018年起,为满足内陆发射场降落区人员和设施设备安全性的要求,长四型号率先启动一子级栅格舵落区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目前,栅格舵落区控制系统在长四火箭上已完成多次飞行试验,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适应高密度发射需求,提高发射效率,长四系列火箭不断优化研制流程和发射场区的工作流程。“从火箭出厂到发射,通常要进行四轮电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电测流程已精简为两轮,为火箭的快速发射提供了有力保障。”于泽游表示。

质量是政治、是生命、是效益

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将中国首颗试验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为满足发射尺寸和质量更大的卫星的需要,长四甲火箭升级改进成为长四乙火箭。1999年5月10日,长四乙火箭首飞成功。改进后的长四乙火箭可发射质量更重、包络尺寸更大的对地观察应用卫星。

35年里,长四系列火箭历经多次迭代升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在“老将”持续焕发生机的背后,离不开长四火箭团队的坚韧不拔、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和锐意进取。正是团队的这份坚韧,也让长四系列火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广泛认可。

在低轨对地遥感卫星发射任务中,长四系列火箭凭借高性价比、高可靠性以及严谨的生产质量体系,在市场中闯出了一番天地。但随着商业航天领域的蓬勃兴起与快速发展,市场也随之涌现出对火箭高效率发射的迫切需求。

在危机意识的驱动下,长四火箭团队从快速设计、快速生产、快速发射等方面,不断进行自我更新,进一步提升运载能力、增强服务意识,不断适应市场发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再一次站稳了脚跟。

历经多年锤炼,长四型号几经风雨。正如长四火箭研制人员金益辉所说,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这种对质量意识的执着追求,使得长四系列火箭在一次次锤炼中,不断实现质的飞跃。

未来,长四系列火箭还将在箭上单机小型化、提高国产化率和生产能力等方面继续挖潜。“完成好国家交付给我们的使命,坚守阵地,不辱使命。”金益辉说。

王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