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点火!”11月,伴随强烈的轰鸣声,产品如雄鹰般飞出,笔直地冲上云霄,迅速消失于视野,只留下空中的美丽尾烟,令人心潮澎湃。
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七院七部重点项目团队,在千里之外完成试验的场景。随着试验成功,过往保成功的一幕幕场景再次浮现。
唇枪舌剑交方案
3月,试验尚未开展前,团队接到紧急任务,项目需要立刻启动,用户要求进行性能提升设计,1个月内确认最终设计状态。
在性能提升状态确认过程中,采取什么加工方式有助于降低成本,选择哪类防锈工艺有利于环保生产,怎样配合便于提高零部件组装效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需要团队重新设计出多个具体方案并进行综合分析,不断对比和迭代优化。
“由于时间紧张,团队成员都在赶进度,压力很大,经常忙到吃饭的时候也在打电话。有时来不及吃晚饭,就对付几口,赶紧回去改方案,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丝毫懈怠。”动力设计师小刚回忆道。
在一次方案分析时,为降低成本,工艺人员提出一个零部件需更改材料,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新材料的焊接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导电性能是否会受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设计与工艺角度出发综合考虑。
“越是着急的时候,越要仔细。”由于时间紧、存在知识盲区,加上设计师与工艺人员思考角度不同,即便作为动力设计领域的熟手涛哥,也要多方查阅相关资料,不断向经验丰富的焊接师傅请教学习,再和工艺人员交流。
“唇枪舌剑”的沟通在一个个深夜里碰撞出绚丽的思维火花。经过多轮实际焊接与导电性能测试,团队对材料进行充分分析和验证,终于确认了合适的替代材料,也终于在时间节点前向工厂移交了终版方案设计图纸,为后续试验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破砂锅问到底
产品生产过程中,为满足图纸设计技术状态,工艺人员需要针对具体要求与设计师进行确认,制定详细工艺流程。工人师傅再根据工艺流程选定合格的材料加工出产品,每一个步骤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技术状态。“我们的设计图纸能否顺利转化成产品,大家对此都满怀期待。”总体负责人许哥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你们要深入生产现场观察实物,这样才能观察好每一处细节,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措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项目团队负责人罗总和周总经常告诫大家。
产品加工完,还需要检验检测合格。“这个尺寸检测方式不便于批产,可否通过工艺来保证?”“这个位置着色探伤会反渗到表面,能不能采取别的检测方法?”产品生产过程中,团队时不时会接到车间反馈的生产和检验问题。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问题探讨、技术协调后,产品在一次次刨根问底中完成了总装。
穿云破瘴保成功
试验前夕,罗总仔细核对策划,实地考察,保障地面状态;周总详细分析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性能指标,减少干扰因素;许哥跑遍了阵地,落实一项项工作;分系统负责人匆哥根据阵地情况进行了多轮比对,设置合理参数;结构负责人俊哥认真检查产品安装状态,确保顺利展开;小刚仔细核对每一发产品电阻,确保试验成功……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阵地,只为做好充分准备,为试验保驾护航。
试验当天,产品承载着团队期待的心情穿云破雾,直冲天际。大家望着发动机笔直的尾烟,就像看到了产品优异的指标……
(黄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