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八院811所以QC赋能推进精益质量管理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5-02-18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11所QC战线再传喜讯,“工艺之光QC小组”“热电之芯QC小组”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该所以QC赋能,在精益质量管理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为保成功筑牢坚实的质量根基。


图为小组成员在操作自动贴片生产线设备。 缪新培 摄

目标导向 以“质”提效

“问题导向,以质促效”是“工艺之光QC小组”设立的初衷。小组主要从事电子装联相关专业工作,长期专注于产品工艺设计与制造的精细化,立足于电源产品制造的严谨可靠、高效稳妥,通过技术、管理、操作等方面的精雕细琢,不断完善工艺方法,从源头保障产品生产过程的零缺陷,解决电子装联过程中的多个难题。

“工艺之光QC小组”组长张家霖介绍,近些年来,随着探火探月等深空探测用大功率、高集成化的飞行器的研制,电源产品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需要更高质量的散热“法宝”。本次获奖的项目《高可靠导热灌封硅橡胶的研制》即对此开展探索研究,有效满足了飞行器对于大功率器件“降温”的需求。

“赋能自动制造,打造卓越产品”是“热电之芯QC小组”设立的初衷。小组主要负责热电池产品自动化生产线建设与实施、自动化设备工艺设计、调试、测试、管理工作。自2019年成立以来,小组完成了20余台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自主研发,提高了热电池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解决了热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多个难题。本次获奖的项目《热电池单体电池自动装备系统研制》便是其中之一。

用“新”发展 提“质”而上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大背景下,811所结合各QC小组专业特长开展工艺项目研究,向上对标、向内挖潜,打造QC新质小组。

自动化贴片机的机械臂抓取各种大小不一的元器件,快速准确地放置在PCB焊盘上,操作人员将一张张PCB印制电路板放置在自动装板机上,历经贴片、焊接、点胶、测试、检验等流程后,一块完整的印制板在“工艺之光QC小组”自主开发建设的数字化SMT线上诞生了。“生产效率最高提升了20倍,且每一步操作的精度与准确度极高,让产能和信息化管控水平都实现了精益化升级。”张家霖介绍。

自2018年以来,“热电之芯QC小组”积极开展产品预先自动化制造工艺技术研究工作,在产品自动化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生产中。小组开发了多个大型非标设备,已于2024年年底建成一条具有多规格、多品种、柔性化制造能力的大功率电池标准化生产线,实现了产品由小批量研制模式向规模化批产与多任务并行研制相结合的模式转变。“生产线新增单元电池产能和电池组产能增加50%,全周期核心数据自动采集率达到93%、单元电池工序自动化率达到72.2%,大幅提高了热电池生产能力水平。”组长刘国强介绍。

深耕厚“质” 行稳“质”远

提出合理化建议168条,取得QC成果116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600万元;国际先后获得7项金奖、1项银奖,国内获评全国质量管理小组称号4项、全国质量管理小组一等成果2项……这是近几年811所QC活动交出的答卷。

该所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同时,不断完善QC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让QC活动更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该所QC主管罗佳介绍,目前,分布在全所科研、生产、管理等各条战线上的QC小组在解决现场质量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提升该所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罗佳补充,QC小组工作还积极与所内班组工程相互结合、开展课题,许多QC获奖小组同时也是集团公司、八院班组工程金银铜牌获得者,QC活动已逐步成为811所质量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缪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