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发动机用关键金属材料低成本化研究及应用,年节约成本上千万元;年度万元收入刀具消耗量下降2.95%,年度万元收入润滑油消耗量下降15.74%……近日,随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7414厂“提质增效 赋能发展”三年行动2025年工作推进会的召开,一连串喜人数据摆在了大家面前。
这一切都源于2023年12月8日一封来自厂长与党委书记的联名信。这封信题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努力增强应对“波动”变局的能力》。联名信发布后着实在7414厂引发一番“骚动”,有人说厂领导高瞻远瞩,也有人担心影响收入……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要做好准备,不能别人说可以了,我们自己还没准备好。”提及此事的缘起,7414厂党委书记邝勇如是说。经过一系列铺垫,“提质增效 赋能发展”三年行动2024年在7414厂正式启动。
抓管理促产出 工作有了好抓手
在2车间一楼会议室,一场型号项目启动会正在进行。除了车间负责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周光瀛、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贾王斌,车间工艺组长、技术组长和相关工序操作员等20余人对着大屏上的设计图纸展开讨论。
“以前都是先根据设计图纸编制工艺文件,之后再准备刀具工装。如今我们通过启动会从6个维度进行预分析,提前吃透文件、准备工装,多线并举,应对新研产品更加从容了,加工周期至少缩短1半。”2车间主任王力说。
不仅如此,2车间细化月度、周度重点任务计划,把各工序负责人统一纳入考核责任人,让后道工序促使前道工序快速推进。
在7414厂,类似2车间的这种管理变革不断推陈出新。“三年行动使我们的具体工作有了好抓手,可以把一些想法举措有节点有目标地稳步推进。”王力说,“如果说单个项目的技术改进是‘术’,那管理上的变革就是‘道’。”
管理变革也让一些“隐形部门”变成了香饽饽,例如信息档案中心。
“流程能否线上审批”“数据能否一键生成”……自流程审批系统上线以来,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信息档案中心上演。如今,该厂50%以上流程实现了线上审批,效率提升3倍以上,曾经的“救火队员”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程序猿”。
“随着数据的积累,我们下一步要挖掘大数据价值。”信息档案中心副主任邓高峰介绍,他们目前已在本地部署DeepSeek,正准备大展拳脚,创造更多便利。
抓技术促创效 好钢用在刀刃上
“成本的80%看设计。”7414厂计划部部长魁国祯说。
近年来,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铜箔产业水涨船高。2024年,2.7米直径阴极辊单台合同均价较2023年明显下降,然而在承揽合同量大幅缩减的情况下,7414厂所属航天新科却能保持毛利率基本不变,这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设计。
“我们采用了产品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设计等措施,令单台产品成本明显降低。” 魁国祯说。即便市场回冷,产品也还可以更改复用。
技术革新带来的另一大利好就是增效。通过全流程多点改进,长六改火箭助推发动机壳体加工效率提高了4倍。“一组发动机有数百个对接孔,工人过去要更换不同尺寸刀具铣3次才能打一个孔。如今我们自创锥铣刀,只需铣一次,仅此一项就把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王力介绍说。
在7414厂,“卓越·成本之星”评选等活动,让不少一线技能大拿跃跃欲试,一些小变革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异型环轧、模锻、异型挤压、增材制造等工艺技术的研究应用,最大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7倍以上;固体发动机用关键金属材料的低成本化研究及应用,年节约成本达上千万元;大尺寸典型复杂结构件的近净成形技术攻关,使宇航产品单台原材料成本降低近30%。
“过紧日子并非一味‘紧’,而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花钱花在关键处。”邝勇说。2024年该厂完成了13条自动化生产线和检测单元的建设,部分产线单元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稳定运行,有效保障了科研生产能力的提升。
抓岗位促降本 省的就是赚的
“最大的难点就是让职工认可。”魁国祯介绍,7414厂以多形式广覆盖的宣传和“一正一反”的手段,让职工从不理解逐步转变为主动“算小账”。
“正”是指正向宣传。
“例如工件中常残留热处理车间常用的淬火油,一件产品中的残留量就相当于两桶花生油的价值。我们通过这些形象具化的科普宣传,让‘过紧日子’的理念在职工心里扎根。” 魁国祯说。此外,“我是主人我当家”、“小改进大变革”评选等,也激励着大家让一个个“金点子”变成降本增效的“金钥匙”。
“反”指制定监督检查机制和考核指标。
7414厂从95项价值创造评价体系指标中,精挑细选了14项进行考核,物采中心等部门每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各项管理措施是否有效进行判断并及时给予干涉。一年下来,14项日常消耗类支出指标全部下降。
1车间加强焊丝回收再利用以及低值易耗品以旧换新,相同当量产品情况下焊丝使用量和低值易耗品消耗同比下降5%以上;2车间增强工装适用性,工装制造成本同比降低10%以上;4车间职工将防氧化剂分解成若干小包装,大幅降低单炉消耗量;5车间鼓励刀具改磨二次利用,全年节约刀具费约15万元……
“省下来的就是赚到的。” 魁国祯总结道。关于未来两年的计划, 他说:“去年是单点式推进,想到啥干啥,今年要进行系统策划。到2026年要把成果固化下来,将提质增效由‘运动’转为常态化工作。”
“80分吧!”提及2024年提质增效工作的成绩,邝勇不假思索地说,“当前大家的思想认识参差不齐,‘紧日子’不仅要继续过下去,还要更好地过下去。”他表示,未来,该厂将深入贯彻集团公司第九次工作会部署,按照系统重构和能力重塑相关要求,一方面完善评价指标,另一方面让行动变得更加系统化,让效益更好、管理效率更高。
(贺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