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关高质量发展大局。今年以来,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3所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契机,按照“科技兴安、铁腕治安”的总体思路,在安全管理、本质安全、安全文化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强化各方责任落实,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为航天事业的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为43所缠绕工艺人员讲解缠绕成型安全操作要点。行鹍鹏 摄
敲响安全生产“长鸣钟”
一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稳如山。43所坚决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今年年初组织召开安委会及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对全年安全生产进行具体部署,并制定了安全积分制管理、班组安全达标等多项管理举措,确保各项措施落细落实。
走在前,作表率。该所领导多次带队开展安全生产现场检查,紧盯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逐一明确责任部门、整改措施及整改时限,有力有序解决一批安全生产“疑难杂症”,切实确保生产安全,时刻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随着今年任务量的增长,多个车间都在安装改造设备、提升生产能力,我们在检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涉及登高作业、动火作业、用电作业等。检查人员现场对相关行为进行纠正,同时完善相关方安全作业制度规范,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该所安全总监庞虎平说。
第一季度,43所充分利用“四不两直”安全检查、夜间巡视、领导带班和视频回溯检查等多种方式查处问题隐患、严管重罚习惯性违章行为,共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14份,监督整改安全隐患35个。
此外,该所近两年还修订了《危险作业管理办法》等安全生产制度6项,安全操作规程38份,应急预案44份,着力补短板、堵漏洞,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织密本质安全“防护网”
“嘀嘀……”,前不久一设备突发超温警报,与此同时,43所动力车间的监控大屏幕上显示冷却循环水泵启动运转,短短数秒时间超温警报解除,设备恢复正常运转。这套自动化循环水系统去年刚刚投入使用,已多次发挥作用,避免了设备超高温运行引发的安全事故。
“该系统可实现故障预警并自动处理,当某一个水泵出问题,即可迅速自动在线切换备用水泵,达到冷却循环水无缝切换供应。”庞虎平介绍说。
针对复合材料生产工序复杂、风险点多、手工操作多的特点,43所特别重视依靠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和有害材料替代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不断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上述自动化循环水系统就是典型代表。
此外,该所新建立复合材料气瓶自动喷涂生产线,实现喷涂作业人机隔离、废气有效处理,消除了喷漆作业员工职业健康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新增智能设备,替代手工作业,杜绝机械伤害等事故;研究改进了一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将热固性酚醛树脂中游离苯酚含量降至5%以下,大大降低了作业过程中游离苯酚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完成供气系统气体流量控制智能化改造,提升了保护性气体调节精准度。
常念安全生产“紧箍咒”
今年年初,每个班组都收到了该所党委最新发布的《43所安全文化手册》。“手册从安全理念、安全方针、行为准则、安全体系等10个方面,对全所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系统介绍,特别是行为准则、安全案例这两项内容,让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安全要求,深刻掌握安全规范。”3月份刚刚入职的新员工小王提起手册连连称赞。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一直以来,43所坚持以安全培训、宣传教育为抓手,将安全工作天天讲、时时提,不断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
在安全培训中,该所持续加大投入,每年分工种组织全体技能人员开展安全和实操能力专项培训及考核,开展关键、重点工序标准化操作培训,定期组织习惯性违章治理、吊装及转运作业、岗位风险清单等专项安全培训工作,保证了安全培训全覆盖。该所大力推进关键重点工序可视化教材的编制及应用,提升安全培训效果。今年以来,已开展5项所级培训,300余人参加了安全体验式培训以及岗前安全培训等。
除传统安全培训以外,该所还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期间,及时组织开展事故警示教育、漫“话”安全、安全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形成了“事事重安全,人人会安全”的良好氛围。
思想上“绷紧弦”,工作中“拉满弓”。通过强化安全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打造安全文化等途径,43所将安全生产“防火墙”不断前移,实现了连续多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受控。
(行鹍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