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四院401所推动成本管控工作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5-05-16

33项院重点关注工作、11项所级重点工作……2024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401所按照成本管控方案,积极寻找科研生产任务与成本管控之间的融合点,将成本管控贯穿从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在生产过程中增效“瘦身”,打响了成本管控攻坚战。

加快答好“数智”成本卷

振动试验系统仿真模型建设是四院重点工作之一,也是401所推进成本与设计工作一体化的重要实践。

“发挥仿真技术优势,让问题暴露并解决在设计阶段,而不是试验现场。要从源头控制成本。”401所研发处相关人员介绍,2024年,该所建立了振动试验系统精确分析仿真模型,提升了试验装置的设计研制能力。这一技术应用后,当年就将振动工装全年返修率降低了20%。

此外,设计人员还考虑到通用型带来的降本空间。他们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开展了振动、静力试验工装通用化设计,实现工装应用“一对多”,外协成本较往年下降了13%。

作为工序多、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车间,自动化改造带来不少“成本红利”。“裁线、绕线、电磁销装配、涡簧测试……目前7室有15%左右的工序实现了自动化。线圈绕制时间缩短了92%,劳动强度降低了,产品合格率也提高了很多,还节省了一笔外协加工费。”7室主任潘宇妮介绍。

此外,15室实现了电路板分割自动化、清洗自动化,将分割效率提升10倍、清洗效率提升36倍,不仅提高了洁净度,还有效降低了成本。在检测方面,微特电机事业部研发了永磁转子磁极检测装置,将磁钢检测效率提升了60%。应用涡簧自动测试机后,7室一个人可同时操作3台设备进行检测。

藏在原材料里的成本账

测试线缆、阀门、刀具……这些在试验台、车间里随处可见的小器具,藏着401所成本管控的奥秘。

“刀具是必需品,也是消耗品。目前年消耗量大的刀具已经全部国产化。今年,还要应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管控刀具的出入库和消耗情况,避免出现一边库房堆积一边采购的情况。”8室副主任李琪介绍。

2024年,在开展被动试验台测试功能调试过程中,1室对现有测试工艺进行改进,既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又节省了测试线缆长度,节约成本近60万元。安评中心则巧妙借助切换阀,实现新、旧水供应系统管路的畅通和切换,节省了水泵维修成本。

除了练好内功,该所不断向外发力,在物资采购、外协加工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严控成本。该所开展型号供应商绩效评价工作,评估外包产品质量情况,进行典型质量问题宣贯和警示处罚;完善询比价采购审批流程,成立询比价采购专家库,对采购谈判给出指导。这一年,8室将外协零件价格平均降低了17%。

创造成本价值的班组力量

近几年,401所坚持“成本管控进一线”,聚焦班组效能提升,开展成本管控理念学习宣贯,推动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技术攻关等创新实践,鼓励和引导班组在成本管理上变“被动”为“主动”。

电机生产过程中,磁钢若粘接不充分,在后续加工过程中易发生返工。微特电机事业部总装测试组通过设计新工装,优化了两种典型结构电机转子磁钢的快速粘接操作法,将一次粘接成功率提高到100%,效率提升4倍,每年节约成本15万元。美灵二部质量技术组开展了配电柜图纸二维码、降低铜母线在配电柜内使用量等实践,一年可节约成本50万元左右。

2024年,该所还面向班组一线征集了60多条关于成本管控的合理化建议,更换LED节能灯、改进刀具、自编计量台账自动生成软件……从简化流程、工艺质量管理、节能降耗等方方面面算好“成本账”。

通过即时奖励、合理化建议奖和班组季度之星评选等方式,401所也把“成本红包”发到创造价值的员工手中。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