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中国火箭公司主办的捷龙火箭首飞徽志征集活动中,山东龙口应征人庄迎新设计的以“逗号”为主体的方案脱颖而出,最终印在火箭上,随“捷龙”飞天。这次发射,中国火箭公司也邀请庄迎新现场观摩,并请他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这次航天之旅,以客观视角看中国火箭与中国航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019年8月15日
今天,我的航天之旅正式开始,中华航天博物馆是第一站。它位于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大院里,而一院,正是邀请我来的中国长征火箭公司的母体。
早上9点,出“火箭万源”地铁站,一座庞大的航天城占满了视野。很难想象,距天安门仅十多公里的地方,竟能“藏”下这么大的一座“城”,静悄悄地干着惊天动地的事业。
进院要经过严格而复杂的检查。走进中华航天博物馆前厅,钱老(铜像)带着欣慰的笑,看着后辈不断创造的新业绩。右侧的大幅照片中,习近平总书记与神舟十号任务参试人员亲切握手。工作人员说,就是在这次会见中,总书记首次提出了航天梦的内涵。
以往在电视上看发射,很难直观感受火箭的大小。进入航天博物馆主展厅,3枚粗壮的真火箭直抵穹顶。工作人员说,它们分别是长征一号丁、长征二号丙和长征三号。后两者最大直径超过3米;转身看一排火箭模型,它们还只是排在前面的两位,身后的火箭更粗壮。如果把真实的它们摆在眼前,那是何其壮观!
当然,也有身材很小的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还能在海上发射。工作人员说,捷龙一号就是固体运载火箭,燃料早就填在里面,可以快速发射。
馆里还有各种航天器实物、模型,以及历史档案、书信,中央决策的果断、对科研人员的尊重与信任,科研人员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热忱,流露在字里行间。
2019年8月16日
早上5点多,我已与同行的工作人员在首都机场会合。我们要经西安转机,在嘉峪关乘车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漫长的旅程要持续一天,正好,和工作人员聊聊捷龙一号的详细情况。
对于商业发射,我们这代人并不陌生。90年代读书的时候,正好赶上长征火箭开始给外国人发射卫星,电视上有发射直播或新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利的遗憾。
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我对当时的事件经过与内外环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型火箭想要在商业市场上获得成功,可靠性要高,性价比也要高,在市场有需求的时候要造得出来,顶得上去,一旦与客户签了约,说什么时候发射就要什么时候发射。
中国火箭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在接龙一号火箭研制过程中,选择以技术创新提高可靠性、缩短研制周期,以市场化的方式提高性价比。另外,在供应商选择上,他们采用竞争性采购,择优选择。
航天这样的大系统工程,不仅考验科研能力,还考验协调能力。像捷龙火箭这样的商业项目,还要考验商业思维,非大人才干不了,而干起来对人的锻炼也更大,会成长为更优秀的人才。
傍晚,我终于走进神秘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9年8月17日
昨晚吃饭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专家,工作人员告诉我,那就是龙乐豪院士。恰巧,早上起来又遇到了,赶紧邀请龙老合影。在这里,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朝气蓬勃。
早餐在食堂门口又遇到一位平易近人的领导,工作人员说,博物馆前厅照片上与总书记握手的就是他——刘宇,时任长二F火箭总指挥,现任一院院长助理、中国火箭公司董事长。
这就是航天人的气质吧,做事雷厉风行,为人和蔼可亲,让人肃然起敬。
预定的发射时间是中午。我们先参观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历史展馆,又参观了载人航天发射场。工作人员说,世界上发射场很多,但能承担送人上天任务的只有三座。
今天的发射地点离载人航天发射场有点距离,没有发射塔。这是因为捷龙一号采用“车载发射”。
临近发射,我们来到距发射地点不到3公里的观摩点。随着倒计时口令下达,细长的火箭渐渐立了起来,大家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终于,“点火!”捷龙火箭真的像条敏捷的龙,一下就跃到天上,动作干净利落。很快,成功喜讯传来,中国“龙”系列火箭从此诞生。
能通过设计徽志和航天结缘,走进这片神秘的天地,走近这群优秀的人,我感到非常幸运。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正如徽志寓意,祝中国火箭、中国航天继续锐意创新、快速发展,不断创造更骄人的成绩。(庄迎新 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