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试验队执行高分十一号02星发射任务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0-09-09

9月7日13时57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高分十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高密度发射态势下,来自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长四乙火箭试验队合理调配资源、持续优化流程,严格落实各级质量要求,上下齐心、团结协作,成功执行了今年的第三次发射任务。

“错过”与新纪录

9月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天气已经明显转凉,但长四乙火箭厂房里仍然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今年长四乙火箭任务比较密集,多发任务交叉并行,任务节点和进度压力很大。试验队需要一边准备发射,一边准备下一发任务的测试工作。”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王玮介绍,“不少试验队员刚从酒泉回来,就立刻投入到此次任务中。”

说起这些,有件事让王玮感触颇深:9月初正值开学季,不少试验队员的孩子都是刚刚入学,但任务在即,队员们默默收起心中的牵挂,全力以赴保节点、拼任务。

“平时大家能陪家人的时间不多,错过了许多孩子的成长瞬间。但孩子在学校里说起爸爸(妈妈)是干航天的,都特别自豪。”王玮说。

近年来,在高强密度发射态势下,为压缩进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长四乙火箭试验队在工作流程优化上下了很大功夫。试验队员克服各种困难,立足岗位,扎实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以最好的状态适应新节奏、新形势。

星罩组合体转场期间,正值发射场处于多雨季节。火箭试验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并与发射场会商确定具体转场时间,还制定了针对性实施方案。在转场过程中,总体和各分系统通力配合,严格执行预案,抢抓时机、合理调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创造转场用时的新纪录。

饱满的工作与不减的热情

晚上9时30分,火箭总装主任工艺师李坤才从技术区赶回宿舍。这次任务他是带伤“上阵”。7月底,李坤因交通意外导致眼眶骨折。医生建议他尽快手术,但是考虑到发射任务紧迫、人员安排紧张,他决定采取保守治疗。短暂的康复后,他便和试验队一同进场。谈到自己的伤时,李坤坦言:“工作中眼睛会有一定的疲劳感,但不能因为自己而耽误了任务进度与人员安排。”

走进宿舍区,队员们神态专注、步履匆匆,队委兼分队负责人施淼琴正在和队员商讨工作安排。“平时完成厂房里的工作后,大家还会将各个关键参数带回宿舍进行复核确认。”施淼琴介绍,由于多任务并行,晚上试验队员还要为后续任务开展先期研究设计工作。“有时队员需要身兼数职,工作量确实不小,但大家的工作热情一直很高。”施淼琴说。

试验队里,有年纪轻轻已经进场三四十次的“老队员”,有退休留用多年依然奋战在一线的“老法师”,还有初出茅庐第一次进场的新队员和见习队员,更有70后、80后等一批中流砥柱的骨干队员。大家感受最深的还是试验队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和对质量的苛刻要求、对成功的坚定追求。

长四乙火箭是成熟型号,试验队里的每个岗位都有清晰的作业指导书,只要按照工作流程精确完成每项操作、仔细落实每个细节,火箭就一定能成功。即便如此,试验队对质量的把控始终是严之又严。

发射场的生活有苦也有甜,试验队里精益求进、凝心聚力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到这里的人。

报国的使命与队里的柔情

“当前任务密集,在发射场工作期间,一方面要狠抓质量、增强信心,另一方面要突出落实好‘五严五禁’各项要求,做细团队建设和服务保障,全力确保成功。”进场之初,火箭总指挥、试验队临时党委书记仓飚如是强调。

工作之余,试验队拓宽“四史”学习教育,组织全体队员参观了发射场军史馆,了解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与发射场并肩发展的光辉历程,激发队员航天报国的热情;“两总”带队,组织队员到毛主席路居馆参观学习,追随伟人足迹、寻觅胜利密码。队旗前,大家集体宣誓:将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精心准备,以奋斗书写青春,用成功报效祖国。

在生活区的文化展示墙上,“不忘航天报国初心、勇担航天强国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等催人奋进的话语格外醒目。在厂房、在塔架,试验队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七夕”当天,试验队与八院本部通力协作,让试验队员与远隔千里的家人来了一次隔空“比心”;为了更好地保障队员的身体健康,试验队队医会根据队员的体检报告发布预防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健康知识,做好队员的健康保障工作……一系列暖心细致的活动让大家信心更强、干劲更足。

一切为了成功,一切确保成功。当任务圆满成功的消息传来,试验队员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短暂的喜悦后,火箭试验队又迅速投入到了下一次并行发射任务中。(姜琼琼 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