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当发射控制大厅的工作人员宣布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电子显示屏上呈现出“高分十二号03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的“大红屏”时,长四丙火箭试验队的队员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长四系列火箭总指挥仓飚说:“面对艰巨挑战,我们要保持百倍定力,保持首飞作风,做好每个环节,成功一定属于我们!”
新挑战新技术
为适应高密度发射需求,长四型号在年初将控制系统更改为冗余二状态首飞,后续任务持续改进,效率不断提升。“老将”长四丙火箭勇于自我变革、自我创新,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次发射首次应用可自主识别射向的全自主对准技术。经过多次发射场实测数据的验证,相较于传统光学瞄准传递方位角偏差,全自主瞄准依靠惯组测量数据进行方位实时解算、计算机自动装订的方式减少了人员传递数据的风险,且不受扬沙、大风、阵雨等光瞄无法准确判别的气候环境影响,更有后端设计师对判读数据准确把控,确保万无一失。此举也优化了岗位配置,取消了瞄准专业人员进场,减少了瞄准设备自检和恢复等工作。
伴随近年来发射任务量的激增,在保证测试覆盖性的前提下,本发长四丙火箭优化了总测和发射场电气流程。试验队通过流程优化,减少了电测项目,进一步优化了电测流程,总测和发射场工作效率提升,总测时间缩短约14%,发射场测试时间缩短约20%。在保证数据判读的完整性的同时,缩短测试时间和设计人员数据判读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发射场工作留有一定的机动时间。
此外,发射场质量确认制、质量确认日清制、型号测试数字化管理系统、关键项目推演会……这一系列管理措施,长四型号早已驾轻就熟。
火箭试验队采用发射场数据包管理系统开展发射场质量确认工作,将繁杂的工作项目逐一分解,岗位人员按照工作进展,及时将工作记录和工作结果上传PAD系统,实现了当日事当日毕,提高了质量管理效率,强化了质量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疫”无反顾 誓夺“双胜利”
今年2月底,申城暴发疫情让整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为保证型号生产不受阻碍,长四型号试验队员充分发扬“我型我上、有需则上”的精神在单位实施隔离,将近两个多月未曾休息,用辛勤和汗水保障了长四丙火箭的顺利出厂。
烈日炎炎的夏日,为确保防疫安全,长四丙试验队员乘坐“绿皮车”随箭出征。4800公里、124个小时、五天六夜,60名试验队员挤在一节车厢里,不能下车、不能洗澡,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进场后,全员按要求进行隔离,解封后依旧穿防护服参加工作,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卸车、吊装、恢复、转运。试验队政工胡哲浩介绍,试验队员们积极配合各项防疫要求,克服困难、争分夺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工作、防疫“两不误”,誓夺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5年前,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发射前6个小时,火箭助推器出现氧气泄漏迹象,正是总装技师瞿德超冒着生命危险进舱检查管路,才给领导和专家正确决策提供了宝贵信息,保障了任务圆满成功。5年后,瞿德超从大年初七至今都没有回过家,100多天里辗转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保障了长六改、长二丁、长四丙火箭的成功发射。
瞿德超的爱人是医务工作者,除了忙于抗疫,家中还有4位高龄老人需要照顾,孩子又即将高考。瞿德超说:“感谢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她工作也忙,除了上班还要操持家中的里里外外。”正是无数像瞿德超这样默默奉献的航天人和航天家属的支持,保障了一次次发射圆满成功。
强信心 暖人心 筑同心
此次任务期间,试验队临时党委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为任务成功提供坚强保证。29名党员通过党史线上学、党员亮承诺、党员明身份等活动,强化责任担当。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规程操作,杜绝多余动作,确保质量,按部就班落实各项规定动作,坚决执行长四型号“五严、五禁”要求。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座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献身的革命先烈。在解除隔离后,全体队员第一时间前往烈士陵园,祭扫和瞻仰聂荣臻元帅墓及革命先烈。
试验队员肃穆站立、鞠躬致敬,重温航天奉献誓词,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励全体队员发扬航天精神,以一流的工作誓夺本次试验任务胜利,为我国航天事业再创新的辉煌。
试验队调度徐文豪告诉记者,任务期间,试验队临时党委力争做好多方面思想保障工作。比如组织“一飞冲天”接力赛,丰富大家在发射场的业余生活,缓解了试验队员的疲惫;集体生日作为八院试验队的传统项目,既让试验队员感受到了临时党委的关怀,也为紧张忙碌的工作增添了欢乐。(文/ 刘畅 摄/吴敬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