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开拓商业航天市场新思路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7-08-09

当下,国内外小卫星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迎着朝阳茁壮成长。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下半年后,国内将有4至5家成熟的民营卫星公司进入组网发射高峰。

凭借得天独厚的快速、灵活发射优势,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自诞生起便被冠以“商业化、国际化”的标签。面对商业航天大市场,长十一正马不停蹄地做着自选动作。

挺进商业航天大风口

“我们的目标和出发点是用航天成果普惠众生,用科技进步的力量改变世界,搭起每个人与太空的桥梁。”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十一总体主任设计师严宝峰一语中的。

“中国常规液体运载火箭国家任务重,迫切需要提供适应小卫星商业发射市场需求的火箭。”长十一型号办主任金鑫说。

走商业化、国际化道路,长十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高频次发射能力。长十一依靠自主移动测试发射平台,“因为发射灵活机动,甚至可以在海上实施发射,因此能够开展高频次发射。” 严宝峰说。

其次,快速履约的能力。如果一家小卫星公司今年成立,明年就要发射一颗星,从提出需求到实施发射也就半年的时间,长十一完全可以满足客户的时间需求。

目前,长十一主要瞄准国内低轨小卫星市场,已拿到十几亿元订单。此外,长十一项目组已对30多家卫星用户建立了名录,并与7家卫星公司协调ICD技术文件,正为10余家潜在用户做发射论证方案。

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长十一项目组还在国际市场开疆辟土,正与白俄罗斯、乌克兰、沙特、丹麦、德国等国小卫星公司或大学团队接洽。“我们正在努力把火箭‘推’出去。”金鑫说。

成本控制“不做锦上添花”

“目前,在国际商业发射中,小型运载发射报价一般为每公斤2~5万美元。未来,我们的发射报价将不超过每公斤1万美元。”长十一总指挥杨毅强说。

降低火箭成本的核心是降低研制成本。“降成本的原则是‘不做锦上添花’,简化系统,优化元器件。”金鑫说。

“我们精雕每一个技术点,精挖每一处设计余量。”严宝峰说,他们利用前两发火箭的飞行数据找设计余量,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取消了一些产品,已使火箭运载能力提高了50公斤。

然而,仅靠在原技术型号上做减法还远远不够。目前,长十一项目团队正在研制的新型商业固体运载火箭起飞重量115吨,整流罩最大直径2.9米,700公里轨道运载能力将达1.5吨,将覆盖绝大多数低轨卫星发射需求。

据悉,这型新研火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型按成本目标设计、生产、运营的火箭。“如今必须出去做调研,我工作十几年了,这还是第一次遇到。”严宝峰说。

此外,新研火箭将打造 “超强大脑”,通过单机集成,实现箭上电器一体化。“未来,我们还将利用智能化技术打造‘智慧火箭’,远程发射支持系统建成后就可以灵活选择地点发射火箭。” 严宝峰兴奋地说。

为进一步提升价格竞争力,长十一团队还初步探索以积分制和会员制吸引客户。

高质服务赢客户点赞

用杨毅强的话说,目前长十一项目团队正在为商业发射所做的准备,可以归纳为12个字:正视听、展形象、聚人气、促转型。

所谓正视听,即加大宣传、包装力度。按照“众筹”理念,明年长十一将发射首发“太空班车”。展形象则重在推介产品与服务。“如果得知一家小卫星公司成立了,哪怕只是小团队,‘两总’也要带头去拜访。”杨毅强说。

聚人气是指把老牌国企、新兴民企等聚在一起,共商中国航天发展大计。所谓促转型,即促进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生产管理模式要由定制式转为货架式,长十一也必须要进行产品化。”杨毅强解释说。(贺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