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一院211厂成本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9-04-02

2018年12月4日,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23车间员工朱艳杰降本增效的先进事迹,在该院成本工程大会的宣传片中播出,引发热议,这是该厂众多降本增效典型事例和先进个人的代表。其实,早在2018年年初,该厂就掀起了降本增效热潮。

57个单位齐上阵

降本增效活动开展后,211厂各单位积极开动脑筋,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特色活动,把降本增效举措落到实处。

针对近几年国家出台的多项新规定,该厂采取有效措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同时,积极降本增效。

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该厂财务处在做好预算分解的同时,建立月度大额收付款计划制度,按日安排资金支付、贷款借贷节奏,尽可能盘活现有资金;积极申请贷款贴息,争取一切贴息可能。

例如,2018年1月~11月,该厂型号收款率还不到25%,而每月还有包括人工成本、动力经费等固定支出,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经费的使用,很可能造成资金链断链。财务处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按日统筹资金支出,确保公司账户资金安全存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贷款,为公司节省利息支出至少66万元。

新政策也带来新的管理方式的变化。

踏着煤改气改革的步伐,47车间实行了气候补偿机制。按照国家要求完成煤改气后,该厂供暖季的费用支出较以往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让47车间很心疼。他们多方借鉴、系统思考,实行了气候补偿机制。

气候补偿机制是给计算机设定相关参数,使供热与天气气温联系,根据温度变化调节供热。引进这一机制,再配合分时段供暖的措施,科研区夜间无人时,供暖温度可下调5~6摄氏度,大大降低了热量损失,每个供暖季可节省燃气成本约250万元。

一个单位的力量可能“轻如鸿毛”,57个单位的共同努力,则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让降本增效的成果更显著。

20车间改变原有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节约一型号产品生产成本1542.76万元;卓越公司一型号产品采购团队,积极调研、谈判,仅一批原材料就节省采购费350余万元;基建处,以“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为契机,追回历史遗留欠款7.17万元。

6000余名员工与企业“心连心”

员工是激活企业降本增效动力的关键,该厂全体员工与企业“心连心”,让降本增效体现在每个生产环节。

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该厂全体干部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各显其能,创造“神奇”。

23车间员工朱艳杰主要负责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异性焊接的焊接,焊接难度可以说是所有管路中最难的。因为管路直径较大,最大的达到了38厘米,且材料的延伸率较差,焊接后经常出现大面积焊接裂纹缺陷,合格率仅有30%。

这样的合格率对朱艳杰简直无法忍受,他的“虎”劲儿上来了:“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产品合格率。”那段时间,只要忙完手中的工作,他就去研究产品、研究材料,并一遍一遍地尝试,最终形成了降低焊缝熔合比、小电流多层焊的焊接法。采用这种方法焊接的异型接头均“一次成”,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上百万元。

操作人员努力从操作流程上降低成本,职能处室型号主管则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近几年,随着生产任务爆发式增长,结构件产品的生产一度成为运载火箭生产的瓶颈。零件不能及时齐套,后面的所有工序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影响产品的出厂。同类产品一次性生产的越多,生产效率也会越高,生产成本也会越低。

于是,该厂工艺处型号主管丁志强按照“归类重组、组批生产”的思路,积极创新瓜瓣、壁板等结构件产品的生产流程,梳理形成了375项可组批生产的壁板、瓜瓣零件清单,并整合成47项预制件。按照这样的生产模式,壁板零件的生产工序减少了25%,瓜瓣零件的生产工序减少了47%,为按时交付产品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大家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实现降本增效贡献力量。例如,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的张迪,自主开发复卷机,实现了复卷作业自动化;1车间侯亚娟积极改进生产流程,使某型号伺服舱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北京长征火箭装备公司的王琦主动出击,追回历史遗留欠款200余万元。

热潮不停,211厂的降本增效永不止步。(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