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一院探索商业运载火箭发展模式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9-08-28

前不久,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倾力打造的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标志着中国航天“龙”系列火箭登上历史舞台。

令人欣喜的不仅是这型新火箭的优异运载性能,还有贯穿于火箭研制过程中的先进商业理念。此次发射是纯商业化发射,吹响了一院这个中国运载火箭“国家队”正式进军商业航天领域的号角。

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一招

商业航天是支撑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积极进军商业航天领域是集团公司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一招。

“作为中国航天的国家队,我们掌握着最先进的航天技术,拥有着最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入这场推动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变革,我们责无旁贷。”一院院长王小军说。

为此,一院果断作出重大战略决策——面向微小卫星商业市场,探索研制一型高性价比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实现商业航天实质性突破;全力推动商业航天新业务新模式拓展,更加充分地满足航天强国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

由此,捷龙一号火箭成为一院进军商业航天的突破口。

捷龙一号源于一院基层团委的青年创新项目,研制伊始就蕴含着创新的基因。围绕高可靠性、高性价比、快履约、快发射的商业火箭研制目标,研制团队坚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鼓励创新”的创新理念,在火箭研制方面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

捷龙一号在国内首创了卫星倒装的空间布局形式,给卫星提供了充足的安装空间;大胆采用新型复合控制技术,极大简化了控制系统执行机构设计,大幅提升运载效率;开创了基于通用模块的电气系统集成优化设计新思路,显著降低研制成本……

捷龙一号既继承了一院丰富的技术积淀,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在总体设计方面,研制团队运用“短、平、快”设计理念,在协同设计等领域大力开展探索实践,减少专业分工界面,确保设计方案高质量一次通过;在研制试验方面,利用数值仿真技术的发展成果,采用“虚实结合”手段大幅精减大型地面试验次数,实现短周期火箭研制流程,只用不到1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研制到首飞的全部工作。

探索商业火箭的管理模式

“没有一流的管理,领先的技术就会退化。”这是摆在捷龙一号管理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研制周期异常紧张、成本控制极为严苛等多目标约束下,让一院领先的运载火箭技术能够在商业航天市场上发挥最大作用?创新管理模式成为重中之重。

在捷龙一号任务中,一院积极尝试“各系统深度融合”的研制管理模式。在确定总体方案后,总体方案迭代论证、各系统方案论证和关键产品原理验证同步推进,形成余量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循环,大幅缩短了研制周期。

“按市场规律办事”的理念在研制过程中得到了深入贯彻。选取试点单位,在研制投产前先签订合同;将任务书、质量和验收等全要素要求一一明确在合同中,并严格将计划与合同付款强关联;以合同为最根本契约,弱化行政指令效力……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可谓“真刀真枪”。

此外,研制团队提出了适当成本设计、适当试验和适当管理的“三适”原则,统筹考虑进度、质量和成本的最优点;提出盈亏共担原则,选取重要系统作为试点,按照比例合同的模式,减少研制投入,提高配套单位自主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捷龙一号的研制还为一院开拓了一条商业航天人才培养及专业积累的有效路径。秉承“赛马不相马”的人才开发理念,研制团队力争让每位成员都在最合适的岗位,成为自己工作领域的专家,推动人才的成长。

捷龙一号发射成功之后,一院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动作正在加速,即将到来的是已经签订合同的6次捷龙一号发射任务。而“龙”系列的另一型火箭——腾龙液体运载火箭正在紧张地研制之中。(院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