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七院7102厂研发中心青年技术骨干创新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22-08-16

2018年,航天科技集团七院7102厂首次采用“全员竞聘上岗”的方式,为新成立的研发中心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被大家称为“技术的种子”。4年后,“技术的种子”已由最初的19人扩展至46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近85%。

自成立以来,研发中心致力于航空航天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研发和航天特色智能生产线开发集成,已成功挂牌成都市航天装备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航天智能装备制造业示范中心、四川省航天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先后组织开展各级项目80余项,累积争取上级项目经费超2000万元。深挖这些成果的背后,令人欣喜的是年轻人已然成为创新的主力。

数字化大潮里的“卷王”

新厂区建设是7102厂近年来的大事。新厂区以“自动化产线、数字化车间、智慧化园区”为目标,是该厂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企业转型的重要阵地。

早在规划新厂区方案时,身为数字化仿真工程师的贺飞飞就萌生了自主设计方案的想法:“我们更了解生产线特点和需求,自己规划设计,能做出更适合的产线方案。”

为此,贺飞飞和队友一起调研国内先进的飞机脉动式生产线,想吃透数字化装配、生产线系统架构。由于行业壁垒,许多设计关键点没法深入。贺飞飞把资料翻了个底朝天,终于找到了一篇高校教授写的相关文章。他及时与这位老师取得联系,并得到了很多指导。

2020年,7102厂开启数字化能力建设,当时33岁的贺飞飞大胆提出可以融合智能工位、人机协作等创新想法。“我们还是‘卷’一下吧,再完善一下”是他的口头禅,他也因此成为公认的“卷王”。如今,新厂区完成了脉动式数字化生产线和部段数字化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工作,方案获得了各级部门的认可,顺利通过了评审。

拿下新工艺 护航“超级模式”

焊接技术应用在航天产品制造中至关重要,随着高密度发射成为常态,7102厂在打造高效可靠的焊接工艺上持续发力,为超级模式护航。

今年40岁的郑森木是7102厂攻关先进焊接工艺的主力选手。“每次新焊接技术攻关,就像是在爬山,好不容易爬完一座,发现还有一座。”郑森木说。在一个又一个深夜里,郑森木硬是将产品结构研究、工艺方案论证、工艺方法确定、工艺装备改制、工艺试验开展一点点研究吃透。

正式试验时,郑森木又会在生产现场度过一个又一个深夜。为了不与型号生产冲突,工艺试验只能在下班后进行,郑森木蹲守现场,不断调整工艺参数、分析焊接结果,精神头儿十足。

今年40岁的郑森木自2014年入职至今,已经在两次重要新型号贮箱的研制、3次重大焊接技术攻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带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火箭贮箱低成本、批量化、自动焊接高效制造。

专注预言 勇于探索

得益于对产品制造技术、全生产流程的深入了解,研发中心制造技术组组长林磊成为承担7102厂预研项目的种子选手。

近年来,他承担了该厂充液成形技术研究、电磁成形技术研究等一系列预研课题。其中,林磊承担的某新型号贮箱研制是一个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预研课题,是集设计、工艺于一体的创新过程。林磊率领团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新型产品——共底贮箱样机制造,为后续产品正式研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专注于高效加工的钟涵、钣金成形的岳韬、装备集成的王向东、电气控制的张虎……研发中心的青年骨干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接力前行,在技术创新的成绩单上不断书写新的未来。(欧晓琴)